为了深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7月12日至7月13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沉煤叙事团:万人坑红忆探索队赴安徽省淮南市,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暑期“三下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和淮南市革命烈士陵园,结合献花致敬、重温入团誓词、采访抗战老兵后代、问卷调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力量,激发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红色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中,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历史沉重
实践首日,团队来到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大通万人坑是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在淮南煤矿疯狂掠夺资源、残酷迫害中国矿工的罪证。据讲解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获取煤炭资源,强迫大批中国劳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许多矿工因饥饿、疾病、虐待和矿井事故而惨死,他们的遗骨被丢弃在坑中,形成了触目惊心的“万人坑”。在展厅内,队员们看到了锈迹斑斑的矿工工具、破旧的衣物、阴森的水牢,以及白骨累累的万人坑遗址。这些实物和场景再现,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矿工们遭受的非人折磨和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通过参观,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日本侵华时期的历史,更深刻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余晨摄)
缅怀新四军英烈,传承革命精神
次日上午,团队前往淮南市革命烈士陵园。陵园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建。巍峨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队员们整齐列队,重温入团誓词,随后向烈士纪念碑致敬献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在烈士英名录前,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新四军在淮南地区的英勇事迹。新四军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展现了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新四军战士的英勇战斗历程和崇高精神。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被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新四军烈士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队员余晨表示,“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在新四军纪念林向革命烈士献花 余晨摄)
实践感悟,激发青春担当
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深入当地社区,开展红色文化问卷调查。队员们与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情况,并向居民宣传革命故事。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对红色文化有深厚感情,但部分年轻一代对历史了解不足。队员陆悦表示:“通过调研,我们意识到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未来,我们计划将历史资料整理成宣讲材料,走进更多校园和社区。”

(图为团队成员在当地开展红色文化问卷调查 孟庆梅摄)
此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我们将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