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护秦淮碧水,绘生态新章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是金陵大地的生命脉络。它的水质状况,不仅关乎生态平衡,更紧密关联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深入了解秦淮河水质现状,为母亲河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们,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与担当的实践团队,在暑期踏上了秦淮河环保实践的征程。

图1 小组成员合照
7月5日与7月6日,团队成员们马不停蹄,奔赴多个关键地点进行水体采样工作,足迹遍布崇明公园、赵家村、湖鑫苑、秦村社、秦淮源公园等地。每到一处,大家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水样采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崇明公园,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但成员们无心欣赏美景,专注地进行着采样前的准备工作,认真记录着周边环境信息。在湖鑫苑和秦村社,团队成员们仔细观察水体的颜色、气味,并对水样进行温度测定,凭借所学知识初步判断水质情况。在秦淮源公园,这里作为秦淮河的源头,大家深知采样意义重大,操作更加严谨细致,小心翼翼地采集水样,期待能从这些水样中获取最准确的数据,为秦淮河的生态保护提供关键依据。
图2 崇明公园采样照片
图3 秦淮河大队采样照片
水样采集任务结束后,小队携带水样返回校园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布氏漏斗和吸滤瓶利用真空负压加速固液分离完成抽滤,得到可溶性有机质(DOM),作为后续实验样品保存并使用。

图4 抽滤实验照片
之后移取一小部分抽滤过的水样,将探头插入样品中,待PH计中的数值稳定后,读出样品中的PH值。
之后,在将各个点位的水样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实验,通过观察在200到800纳米的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以此来判断DOM中的腐殖化程度、芳香性、分子量以及疏水性等各项指标。

图5 荧光光谱分析实验照片
紫外实验结束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激发—发射光谱测定的实验,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强度,以获得其激发和发射光谱特性,为推测DOM来源、组成和性质提供有效信息。
此次实践活动,大家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收获满满。在采样过程中,成员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中,更深刻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通过与各地居民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守护秦淮河,我们永远在路上。未来,团队成员们将继续秉持着对环保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积极投身于水资源保护的实践与宣传中,用青春和汗水,为秦淮河的生态保护事业添砖加瓦,让母亲河永远清澈,让金陵大地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