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薪火义教结营续温情,青春家访共绘成长图

  (通讯员:廖悦良)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广东“百千万工程”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佛山大学人文学院薪火之队积极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入肇庆香山村开展义教夏令营活动。结营后,针对部分小朋友对新老师不熟悉、不适应的情况,团队于7月16日至17日开展为期两天的家访活动,用自己的青春力量搭建起教育衔接的桥梁,为乡村教育持续注入蓬勃动力。
  
  义教队员与香山村村支书合照,郑雯予供图
  
  聚焦痛点:乡村教育衔接的“小梗阻”与青春担当
  
  肇庆香山村作为典型的乡村地区,肇庆香山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基础设施简陋,多媒体教室不足、实验器材及图书资源不足,难满足孩子多样化学习需求;师资薄弱,专业教师短缺,孩子接触外界优质教育资源机会少。这些短板导致孩子面对新教学环境和老师时易适应不良,贪玩的难进入学习状态,内向的因胆怯不敢主动交流。
  “乡村教育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解决衔接难题是关键一步。”香山村村支书表示,薪火之队的到来恰逢其时。作为一支以人文教育为特色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薪火之队依托佛山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教学资源,将义教夏令营打造成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性格塑造于一体的成长平台,而结营后的家访,更是将这份关怀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精准破解教育衔接的“小梗阻”。
  
  行动落地:从课堂到家门,用细节勾勒成长轨迹
  
  夏令营期间,薪火之队结合香山村孩子的特点,开设了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样化课程,以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边界。音乐课上,队员们教唱团队原创歌曲《薪传者说》,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8天的陪伴,让孩子们悄然发生改变:外向的孩子保持着积极主动,内向的孩子逐渐卸下胆怯,开始敢于举手发言。
  
  音乐老师教小朋友歌曲《薪传者说》,蔡燕霞供图
  
  家访中,队员带着细致观察走进农家,重点与6名典型孩子的家长深度沟通。首站到香山村居委会,与塘尾村村长——同时也是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交流,针对其贪玩的孙子,我们建议用“任务拆解法”引导专注,如将写作业时间拆分为“20分钟学习+10分钟活动”的小单元;对于写字好和爱画画的孩子,我们则建议家长延续其兴趣天赋,一位队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我小时候顽皮,练书法后性子沉淀,更专注自信。”她还建议为孩子准备画本、字帖,或带其参观文化展览,让其兴趣在生活中自然生长。
  
  义教队员与塘尾村村长沟通,蔡燕霞供图
  
  这些课堂与家访中的点滴实践,从创新教学到个性化引导,于细节处勾勒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轨迹。
  
  义教队员与家长交流合照,叶照霞供图
  
  
  双向奔赴:家长的认可与青年的成长同频共振
  
  “8天的夏令营像一扇窗,让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你们的家访又像一面镜,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帮娃走好下一步。”家访中,一位奶奶感动得不禁用纸巾擦拭泪水,道出了家长们的共同心声。家长们普遍认为,薪火之队的队员们亲切又专业,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知识,更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道理。
  对于家长们而言,教育的初心朴素而坚定。当被问及对孩子的长远期待时,几乎所有家长都提到“顺其自然,身体健康,开开心心”,但更强调“做人第一,知识第二”——“一定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能危害社会”“学知识先学融入社会,不然学再多也没用”。这些朴实的价值观,深深触动了队员们。
  
  义教队员对家长进行家访,叶照霞供图
  
  队员们也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收获成长。“以前觉得义教就是‘教’,家访后才明白,‘懂’比‘教’更重要。”队员小廖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团队不仅积累了针对乡村孩子的教育经验,更明确了未来义教的方向——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用耐心陪伴代替生硬说教。
  
  长远展望:让薪火照亮乡村教育可持续之路
  
  佛山大学薪火之队义教顺利结营,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现良好衔接,尽显薪火相传意义。团队将家访经验沉淀为“观察—反馈—跟进”闭环模式,为后续团队提供参考:如对调皮学生利用奖励与约束引导,设立课堂积分兑换奖品;对内向学生多鼓励,创造发言机会。此外,义教老师已与部分家长加微信,持续跟进学习情况,为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佛山大学义教队员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义教队员合照,叶照霞供图
  
  从义教课堂的欢声笑语到家访路上的脚步匆匆,薪火之队用青春行动诠释了“服务乡村教育”的初心。这场结营后的家访,不仅是对义教成果的总结,更是对乡村教育责任的接力。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佛大青年用真诚与热情写下青春注脚:教育的温暖,从来不止于课堂;青春的力量,正扎根乡野,与孩子们的成长同频,与乡村的未来共振。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京财经大学:“钢城绿舟”团队深度调研安徽马鞍山马钢智园
  • 院坝里的中国梦:綦江红土地上的鲜活印记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
  • “字”从遇见你,童心传文化
  • “字”从遇见你,童心传文化
  • 2025年7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永和四进服务队队员梁潇予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政策的号召,走进广州市黄埔区永和社工服
  • 07-18 关注:2
  • 巧思纸桥承千钧,力学筑梦兴乡村 ——“望山”青禾服务队在白溪关
  • 守护碧水清流,共筑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