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7月13日电(通讯员 黄生梅),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桂林理工大学“一叶兴乡”实践团于7月13日赴灌阳县开展油茶产业调研,学习传统油茶制作工艺。
深入工厂,把脉产业难题
实践团抵达灌阳县后,首站来到黄关镇顺溪村油茶产业工厂。在这里,实践团与驻村第一书记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工厂从征用土地、厂房建设到未来规划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交流,他们发现工厂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前期征地难、当前资金紧缺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并表示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工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力油茶产业工厂突破发展瓶颈。
实践团在灌之坊油茶工厂(通讯员 黄昊 摄)
科普茶识,播撒文化种子
实践团在顺溪村为村里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茶文化知识科普活动。成员们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茶的起源、种类和制作工艺等知识。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次科普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展科普活动(通讯员 黄昊 摄)
亲身实践,领悟油茶技艺精髓
在灌阳,打油茶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技艺,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记忆。实践团成员怀着浓厚的兴趣,在灌阳县再味十八饭馆,虚心向“扁担女孩”刘燕学习打油茶技艺。
饭馆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实践团介绍了打油茶所需的原料,包括茶叶、生姜、蒜头、花生等,并详细讲解了每种原料的作用和挑选方法,并演示打油茶的过程。只见她先将茶叶放入锅中炒香,再加入生姜、蒜头等配料一起翻炒,待香味四溢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随后,师傅用形如“7”状的木槌反复捶打锅中的原料,使它们的味道充分融合。最后,将煮好的茶汤过滤,一碗香气扑鼻的油茶就大功告成了。
实践团成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个演示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轮到自己动手时,成员们既兴奋又紧张。有的成员在炒制原料时火候掌握不好,导致茶叶炒焦;有的在捶打原料时力度不够,无法使味道充分融合;队员们轮流尝试,有人用力过猛溅出碎末;有人节奏不对难出香味,。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成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打出的油茶也越来越有模有样。当品尝到自己亲手打出的油茶时,实践团成员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和价值。
油茶制作原料(通讯员 黄昊 摄)
实践团成员学习打油茶(通讯员 李金子 摄)
交流探讨,共谋油茶发展之道
活动期间,实践团还与当地特产销售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灌阳油茶的发展之道。大家一致认为,灌阳油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文化优势,但在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实践团成员结合调研情况和所学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借助新兴媒体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油茶衍生产品等。这些建议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认可,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灌阳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成员与特产销售员交流(通讯员 刘志玲 摄)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习了油茶的制作技艺,还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价值,感悟青春的力量和乡土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灌阳县油茶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编辑:黄生梅 冯婉琴 何绮雯 摄影:黄昊 李金子 刘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