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即墨区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准确把握当地茶叶消费市场特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本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即墨区茶叶消费人群进行了系统调研。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重点分析了消费人群年龄结构、选购偏好、消费能力等关键指标,旨在为即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1.茶叶消费人群
调研数据显示,茶叶消费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层特征。36-50岁的中年群体以43%的占比成为绝对消费主力,这一群体普遍具备稳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对健康养生有着较高需求。26-35岁的青年群体占比26%位居第二,反映出年轻人对茶文化的逐步接纳。值得注意的是,18岁以下及18-25岁青年消费群体合计仅占18%,暴露出传统茶饮在年轻市场渗透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发现,“Z世代”更青睐即饮茶、新式茶饮等便捷产品,这一年龄段的巨大市场潜力待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转型来挖掘。
图为实践团调研受众人群年龄数据图
2.选购茶叶的关注因素
在消费决策机制方面,价格(33%)与产地认证(27%)构成核心考量维度,显示出消费者既追求性价比又注重品质保障的理性消费特征。质量检测报告以19%的占比成为第三大因素,折射出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意识的普遍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包装设计(18%)的影响力已接近基础质量要素,特别是对女性消费群体和礼品消费场景具有显著影响。而品牌故事仅3%的关注度则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现象提示茶企需要重新评估文化营销的投入产出比,将资源更多集中于产品实质价值的提升。
图为实践团调研受众人群选购茶叶关注因素数据图
3.茶旅人均消费
茶旅消费呈现明显分层特征:300-500元的中端消费占据主流,5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仍有待开发。这一数据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既需要大众化的体验项目,也要培育精品化的茶旅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茶旅融合消费呈现出梯度化分布特征:51%的消费者选择300-500元的中端消费区间,这类人群注重体验性价比;28%偏好100-300元的大众消费;而5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目前仅占21%,但年增长率达到15%,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对比发现,中高端消费群体对茶文化体验、定制服务等增值项目有明显偏好。这为即墨区发展差异化茶旅产品提供了明确方向:在完善基础观光项目的同时,应重点开发茶道研修、古法制茶体验等精品项目。
图为实践团调研受众人群茶旅人均消费数据图
4.对茶叶的接受价格区间
价格敏感度调研揭示了明显的市场区隔:46%的消费者首选30-50元的价格带,符合日常饮用茶的消费定位;8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目前仅获得12%的接受度。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高价产品的接受度与年龄、收入呈正相关,36-50岁群体贡献了高端茶75%的消费量。这提示市场培育需要采取渐进策略:一方面夯实大众消费基本盘,另一方面通过会员制、定制服务等方式逐步培养高端客户
群。
图为实践团调研受众人群对于茶叶的接受价
本次调研存在若干需要完善的方面:首先,样本覆盖面上,200份问卷虽达到基础分析要求,但地理分布集中于石门村周边,建议后续扩大至城区商超、茶叶专卖店等多场景采样;其次,年龄结构上需增加青少年(12-17岁)及银发群体(51岁以上)样本量;此外,季节性因素影响显著,应分春茶、秋茶等不同产季开展追踪调查。建议未来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数据采集,并引入消费行为观察等补充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系统描绘了即墨区茶叶消费市场的人口特征和行为模式,既揭示了中产阶层作为核心客群的稳定作用,也凸显了年轻消费市场开发的紧迫性。调研结果表明,即墨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夯实产品质量和产地认证等基础要素,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形态创新、消费场景拓展提升年轻吸引力。后续可重点探索茶饮快消品开发、沉浸式茶旅体验等方向,同时建立动态市场监测机制,为产业决策提供持续数据支持。这些发现不仅对即墨区茶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价值,也为同类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市场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