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秦巴山脉的薄雾在初升的阳光下渐渐消散,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踏上了通往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的山路。该团队由商贸与流通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带队教师刘老师共同组成,共八人,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与探索的热情。
探访黄牛养殖现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流水镇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引领下,实践团队探访了当地一位黄牛养殖户,深入了解了黄牛养殖的现状,包括规模、技术、销售和面临的困境。刘场长介绍,由于地理条件独特,香山村的黄牛肉质肥美,但销路不畅,利润受限。团队成员针对品牌推广和电商销售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拍摄了养殖环境和饲喂过程的视频,通过直播宣传,希望为优质黄牛产品开拓市场,提高养殖户收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养殖户的坚守与期盼:困境中的希望
在深入的对话中,静心聆听了一位养殖户内心的坚守与殷切的期盼。刘场长在谈及发展的艰辛时,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现阶段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牛肉的销路。虽然我们生产的牛肉品质卓越,但却始终难以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在深入交流中,刘场长分享了自己多年养殖黄牛的艰辛历程。年逾花甲的刘场长动情地说道:“我养牛已有数十载,尽管过程充满辛劳,但每当看到牛群逐渐壮大,内心便感到无比的充实与安稳。”然而,他也坦率地指出了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养殖技术的缓慢更新、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年轻人。”刘场长满怀期待地感叹道。
新媒体的力量:让乡村故事走向远方
在新媒体的助力之下,大山深处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所见。曾几何时,“乡村振兴”对于许多人而言还是一个抽象而遥远的词汇,如今却变得触手可及,富有实质性的意义。在走访的过程中,人们深深被深山里养殖户们坚持不懈的坚守所触动,同时也切实地感受到了他们在产业发展道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难与挑战。实践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通过精彩的直播和细腻的拍摄,将香山村黄牛养殖的真实场景鲜活地呈现在外界面前。尽管团队并未直接进行带货销售,但却成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兴趣。团队期盼通过镜头的语言,让更多人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山里那些动人的养殖故事,共同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香山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85%,为黄牛养殖提供了绝佳条件。但因交通闭塞和信息不畅,产业发展受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定期组织师生调研,发挥高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此次交流为村庄带来新活力,也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将香山村列为长期实践基地,计划持续帮扶,推动黄牛养殖业发展。在夕阳下,师生与刘场长惜别,约定明年相聚,共同见证美好未来。这次合作拉近了高校与乡村的距离,开辟了乡村振兴新道路,开启了长期合作新篇章。
田野间的传承:青年力量的绽放
在广袤的田野间,传承的故事正绚烂绽放。在香山村这个被大山环抱的小村庄里,实践团有幸目睹了一则质朴无华的养殖故事,同时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那份最为真实的图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师生们,怀揣着满腔的热忱与坚定的信念,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他们用脚步细细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不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行走与探索,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触碰与共鸣。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三农”事业树立了生动的榜样,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社会责任、助力农村发展的积极态度与坚定决心。在这里,人们所见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是精神境界的升华,是青年力量在广袤田野间的绽放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