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拓宽“桂字号”农产品出山路,近日,广西师范大学陆通桂味调研队走进桂林市雁山区,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开展“通道赋能产业振兴,青春助力品牌出海”的主题调研。期间,团队成员与桂林市雁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龚桂新展开访谈交流,探索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桂字号”农产品优化流通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策略。
“农产品出海,首先在港口选择。”龚副局长开门见山,“目前,桂林农产品由专门的出口公司统一组织,在完成海关备案和质量抽检后,主要沿传统线路经广州、深圳等港口出口。”团队成员了解到,钦州港虽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但现阶段因船次较少,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时效,加之货车运货到钦州港后常常空车返回,导致整体运输成本偏高,所以钦州港暂时未成为主要出口通道。但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钦州港有望实现农产品“随到随走”的高效转运,成为“桂字号”农产品南下东盟的关键枢纽。
图为团队成员与桂林市雁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龚桂新展开访谈
谈及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龚副局长坦言:“本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热度仍低于线下。”以本地罗汉果为例,尽管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已在此布局,但线上销售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包装过度和物流成本增加会推高产品售价;二是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对于农产品线上销售的质量把控问题,龚副局长进一步指出,当前农产品线上销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会损害品牌信誉,也对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政府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现状,他提出具体建议:企业需主动强化全链条质量把控,从源头到出库严格规范品控标准;政府则需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易监管体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农产品的市场拓展方面,据龚副局长介绍,近年来政府通过网络宣传、城市间特产交流活动等方式开拓市场,带动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宣传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影响时效较短。对此,当地正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通过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农产品展销会,开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市场。除此之外,桂林农产品还借助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优势,积极吸引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辐射范围。
推动“桂字号”农产品发展,既要练好内功,依托标准化生产和品质管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又要善借东风,充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优势拓展广阔市场,进一步凝聚政府和企业合力,让八桂大地的丰饶物产承载着更高的品牌价值,走向全国、享誉世界,为广西建设农业强区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产业动能。
(通讯员 阳馨方)
图为团队成员与桂林市雁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龚桂新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