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厚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2025年7月23日,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点亮八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安徽宁国市烈士陵园。
实践成员挖掘抗战时期“宁国大轰炸”的尘封记忆。据史料记载,这场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数百间房屋损毁,迫使许多家庭多次迁址。
图为志愿者与同胞纪念墙合影
调研发现,抗战时期宁国党组织在皖南市委和苏浙皖边工委领导下迅速发展,先后成立了广宁孝县工委、镇宁工委、宣宁工委等20余个县级和区级工作委员会,覆盖吴村、华家山、狮桥等广大乡村地区。其中,大山、姚塘两个中心区委坚持斗争长达两年,胡乐工委、东葛工委等机构在解放前夕为地方政权接管作出重要贡献。
图为抗战时期宁国党组织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1948年12月1日,宁国张籍营地区群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自发庆祝新中国成立,展现了老区人民对新时代的热切期盼。当时的庆祝活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国复兴抗战团组织,吸引了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大会现场气氛热烈,持续一个多小时,青年学生、工商界代表等纷纷登台表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庆祝活动中使用了多种颜色的礼炮,其中"白银色、红蓝色"等特色礼炮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象征着各阶层群众团结一心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图为志愿者与新中国成立纪念墙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