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扎根乡村送健康 青春实践诠释责任担当
7月5日至6日,厦门医学院“杏林守暖,颐康同行”实践队赴泉州石狮锦尚镇奈厝前村,开展两天“三下乡”活动。队员们开展义诊、健康讲座、急救演示等服务,体会“人民至上”医者情怀,践行新时代医学生服务人民健康的使命。

图 1图为奈厝前村文体中心实践地点
乡音里的健康科普——用“家常话”筑牢健康防线
7月5日下午,队员和指导老师到达现场开始讲座。队员们用比喻如“水管压力”解释高血压,让老人明白盐摄入危害;动画将“无症状高血压”比作“躲猫猫的病魔”,强调定期体检。这场科普通过生活化比喻、动画和结合习惯,消除距离感。村书记参与,用“家常话”讲解,帮助老人健康,并体现服务群众的真谛——科普要让知识亲切,关怀贴心。

图 2实践队员进行健康宣讲
物资藏暖意——粉蓝水盆与“平安”折扇里的牵挂
7月6日下午,物资细节尽显温度:粉蓝相间的水盆兼顾实用与美观,适配老人日常;“平安喜乐”的折扇则将人文关怀具象化。队员们筹备时,把思政课堂的“人民至上”转化为行动——挑选水盆考虑老人握力,定制折扇融入美好期许,让乡村拿到的不仅是物资,更是被牵挂的温暖,为即将启幕的医养服务注入满满诚意。
图 3图为实践队员分发健康智慧扇
笔尖记担当——健康数据台账里的长效守护
7月6日下午,队员们同步做好健康数据记录工作。测量血压后,他们拿出登记本,认真记下每位村民的血压值、年龄等信息,队员们反复核对数字,确保关键数据无误,将零散信息整理成清晰台账。这些数据不仅是服务的痕迹留存,更为村卫生室后续健康管理提供参考,让短期实践的温暖延续为长效守护,彰显医学生“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与服务基层的担当。
手册边的乡音互动——纸上健康提示化作可触关怀
7月6日下午,桌前,一位实践队员指尖捏着宣传册边角,反复核对内容;另一位实践队员在填写证书。当老人俯身接过手册,指尖摩挲着卡通插图,队员立刻凑前,用乡音解释降压手册“预防胜过治疗”——纸上的健康提示,因这一幕互动,真正化作可触碰的关怀。

图 4图为实践队员为村民测量血压
“健康之星”的双向启蒙——奖状里的认可与青春温度
7月6日下午奖状上“健康之星”的字里,藏着实践队的巧思:不是表彰“无病”,而是嘉奖老人“主动听讲座、配合体检”的健康自觉。递奖时,队员们刻意蹲下身、放轻动作,让仪式少了距离感;老人接奖时摩挲纸面的手,像在触摸一份被重视的认可。这张张奖状,是给乡村健康行动的勋章,更是青春服务的“回响”——当老人把荣誉揣进生活,当队员把仪式里的温度刻进初心,“三下乡”便超越了服务本身,成了一场关于“主动健康”的双向启蒙:乡村学会为自己的健康骄傲,青春懂得让服务更有温度地落地。

图 5图为实践队员与八段锦优秀学员合影
(供稿:陈泽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