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紫荆筑梦实践团”赴石碣镇桔洲村开展实践活动
7月25日,华南农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紫荆筑梦实践团”赴东莞市石碣镇桔洲村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调研活动。实践团通过讲座互动、走访宣传、徒步体验等形式,深入基层,为当地村民送去实用知识,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乡村的认知。
一、讲座传安全,知识护成长
实践团面向桔洲村当地企业的职工儿童,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主题鲜明的防诈骗、防溺水知识讲座。团队青年学子立足儿童认知规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常见诈骗手法及溺水事件的预防、自救要点。为深化理解、增强实效,成员们创新采用情景剧演绎方式,通过生动扮演和场景再现,将抽象风险具象化,引导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识别潜在危险、掌握应对技能。讲座现场还设置了趣味问答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积极抢答,气氛热烈活跃。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素养,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为筑牢未成年人暑期安全防线贡献了高校学子的青春力量。
二、走访送提醒,防诈入民心
成员们深入桔洲村,开展精准防诈宣传。队员们分组行动,走街串巷,重点探访村内老年群体。他们与老人们促膝长谈,关切询问生活近况,并针对老年人易受骗的特点,用乡音俚语普及防诈知识。结合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理财、冒充亲友借款等高发案例,队员们深入剖析诈骗手法,手把手传授识别技巧与防范要点。为巩固宣传实效,实践团不仅精心制作并发放了图文并茂的防诈骗宣传单,更反复叮嘱老人:遇可疑情况务必第一时间联系子女或村委会,做到“三不”——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漏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老人们由衷感慨,这样的上门宣传“接地气”、“解渴”,不仅擦亮了识骗防骗的“慧眼”,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青年一代的守护与温暖。此次活动切实提升了桔洲村长者的防骗“免疫力”,为守护乡村老人的“钱袋子”和晚年安宁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守护民生的责任担当。
三、徒步赏乡趣,打卡忆乡音
为深度体验乡土魅力、传承乡村文脉,华南农业大学“紫荆筑梦实践团”于次日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桔洲乡趣徒步行”。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现场童声笑语不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徒步启程前,村民(以孩童为主)在村委会门口有序集合、签到并填写调研问卷,实践团成员为参与者佩戴了专属活动手环。一声快门,定格了启程时的欢乐与期待。
沿途,实践团巧妙设置多个文化打卡点,将趣味游戏与乡土认知深度融合:
“慧眼识乡景”:孩子们依据图片竞相指认桔洲村地标,在趣味挑战中深化了对家园的认知;
“榕树寄乡情”:稚嫩的笔触在明信片上流淌,孩子们将对家人、朋友和村庄的深情祝福与未来期许倾注其中;
“创意展乡韵”:参与者发挥无限创意,以充满活力的姿势在乡土背景前留下青春印记。
终点站桔洲村村史馆成为“行走的课堂”。在讲解员引导下,孩子们沉浸式了解村庄发展历程、丰富民俗与先辈奋斗故事。一段段历史、一件件旧物,无声诉说着乡土根脉,悄然在幼小心田播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此次徒步远不止于乡野漫步,更是一堂生动的乡土教育实践课。它引导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重新“发现”与“亲近”家园,深化了乡土认同与归属感;也彰显了高校学子以青春创意助力乡村文化浸润、赋能乡土活力焕新的责任担当,为桔洲村留下了饱含童趣与温情的集体记忆。

华南农业大学“紫荆筑梦实践团”深入桔洲村的系列实践活动圆满落幕。通过防诈讲座、入户走访、趣味徒步等多元化形式,团队精准为村民输送了实用安全知识,营造了欢乐互动氛围。活动显著提升了村内“一老一小”群体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此次实践更是积极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的生动注脚。青年学子们在躬身基层中,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深度对接,不仅锤炼了实践本领,更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发展,为桔洲村乃至更广阔的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 墨染青春笔,声扬华夏音
- 2025年7月23日,陕西理工大学博望书院“汉风语驿秦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办副主任王杨儒、成长导师孙思懿的带队下
- 08-01 关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