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智慧播撒苗岭,科技文化点亮童心——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曦支教团赴黔东南三穗县开展社会实践

  
  当清晨的薄雾还未从苍翠的苗岭山间完全散去,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颇洞村颇洞小学的教室里,已传出朗朗书声与充满好奇的提问声。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长青青曦支教团,自7月21日起在此展开为期两周的深度社会实践,他们精心设计的科普课程、特色梦想课堂和前沿的AI体验等,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扇眺望广阔未来的窗扉。
  智慧课堂:为山乡童心插上科技翅膀
  面对孩子们清澈而充满求知欲的目光,支教团队深知知识启蒙的力量。他们依托多所高校的优质资源,为孩子们奉上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知识盛宴”。青曦实践团和哆嗦高校进行合作,录制了一系列科普课程,宇宙星辰的壮丽、自然万物的奥秘被生动讲述,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探索热情;特色梦想课程则引领孩子们描绘未来蓝图,在心中埋下志向的种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AI体验课,孩子们第一次亲手操作简易编程模块、与智能设备对话,在惊叹与欢笑中触摸科技浪潮的脉动。一名学生在体验后兴奋地说:“原来机器人真的可以听懂我的话!以后我也想造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课堂之外,支教团精心策划的辩论赛上,孩子们围绕身边议题展开思想交锋,稚嫩的声音中闪烁着理性思辨的火花;趣味运动会上,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团队精神在汗水中悄然凝聚;非遗竹编活动中,古老技艺在孩子们指尖焕发新生;摄影课堂则引导孩子们捕捉家乡之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动人瞬间。每一个活动,都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脚步丈量:深研乡土传承红色基因
  支教团队并未将脚步局限于校园。利用宝贵的周末时光,他们深入黔东南腹地,在行走中感知乡土脉动,在调研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从江县,师生们踏入层层叠叠的梯田,沉浸式调研古老而智慧的“稻鱼鸭共生”生态系统。他们仔细观察鱼儿如何在稻苗间穿梭,鸭子如何清除害虫杂草,深切领悟了生态循环的和谐之道与先民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这片人与自然协同书写的生态画卷,成为学子们理解可持续未来的生动教材。在贵洞,团队深入调研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保护开发现状。他们走访村民,倾听故事,实地勘察,思考如何将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造福乡亲的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视角的方案。三穗县杨志成将军纪念馆成为一堂深刻的红色教育课堂。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与详实的图文资料,杨志成将军为民族解放和人民福祉奋斗终生的光辉事迹震撼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青春回响:心之所向与乡土滋养
  为期两周的实践如白驹过隙,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大学生而言,这份经历重逾千钧。他们不仅用知识为乡村儿童点亮心灯,更在乡土中国的广袤课堂中汲取了丰厚滋养。一位队员在总结中动情写道:“孩子们纯真渴望的眼神,乡亲们质朴真诚的话语,还有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坚韧,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这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脚下这片土地的需要,也更明晰了我们这代人肩头的责任——把智慧与汗水融入乡村的振兴之路。”
  当青年学子的智慧微光汇聚成束,照亮苗岭深处的求知之路;当青春脚步丈量乡土,深研生态智慧与红色根脉,这趟黔东南之行便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它是在孩子们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也是在青年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沃土。高校学子们以知识反哺乡土,用脚步丈量责任,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奏响了一曲新时代青年担当与奉献的青春之歌。这动人的旋律,必将长久回荡在苗岭的山谷之间,回荡在每一位参与者未来人生的奋斗征途上。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长青青曦支教团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常州工学院:镜头里的农耕传承
  • 今夏,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9名学生组成“执犁耕文脉,踏野赋乡兴”实践队,回到家乡行政村,用镜头记录农耕文化。
  • 08-02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