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为舟,载热爱前行——“华夏杯”国学经典大会参赛心得
以经典为舟,载热爱前行——“华夏杯”国学经典大会参赛心得
指尖翻过典籍的墨香仍在鼻尖萦绕,“华夏杯”全民国学经典大会的赛程虽已落幕,那份与千年文明对话的悸动却久久未平息。作为大学生组一等奖的获得者,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往积累的肯定,更像是一把钥匙,让我在与国学的深度交融中,解锁了对文化传承的全新认知。
回想备赛之路,与其说是“准备”,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重逢”。为了精准解读《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深层内涵,我不仅反复研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还查阅了现当代学者的研究论文,对比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仁”的解读差异;为了在诗词赏析环节更具说服力,我试着将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所处的东晋社会环境结合,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中,读懂文人风骨里的坚守。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唯有逐字逐句地揣摩、日复一日地积累,才能让经典从书本上的文字,真正变成刻在心里的智慧。
比赛现场的交锋,更让我体会到国学的“活态魅力”。在即兴论述环节,当被问及“如何让国学经典融入当代大学生活”时,我突然意识到,国学从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我们在社团活动中编排的汉服礼仪展演,是对传统礼文化的传承;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诗经》的现代解读,是对经典传播方式的创新。其他选手的观点更让我深受启发,有人提出用“国学+桌游”的形式普及《三字经》,有人建议在志愿服务中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这场交流让我明白,国学的生命力,正在于每个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赋予它新的表达。
这份一等奖的荣誉,于我而言更像一份“传承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读国学,不只是为了记住几句诗词、几段名言,更是为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中汲取担当,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中获取力量。未来,我想把备赛和参赛中的感悟分享给更多同学,或许是组织一场小型的国学读书会,或许是和室友一起制作趣味国学知识卡片,让更多人感受到经典不枯燥、国学有温度。
感谢“华夏杯”搭建了这样一个与经典对话、与同好交流的平台,也感谢这段旅程中始终坚持的自己。往后,我会继续以经典为舟,载着这份热爱与敬畏,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国学的光芒,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大学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