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文旅创意竞赛初赛一等奖赛后心得
“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文旅创意竞赛初赛一等奖赛后心得
在2025年“美丽中国”全国大学生文旅创意竞赛初赛中斩获一等奖,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在文旅创意领域从探索到落地的深度成长,也让我对“文旅创意赋能美丽中国建设”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一、认知升级:从“景观”到“生态”
起初,我对“文旅创意”的理解局限于景观设计或旅游路线规划。备战赛事时,我系统研究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生态文旅”“文化赋能旅游”等前沿理念。我逐渐意识到,文旅创意不是对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简单包装,而是要构建“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生态闭环。比如在构思项目时,我尝试将家乡的石油工业遗产与乡村旅游结合,思考如何通过创意设计让工业遗迹成为文旅打卡地的同时,又能传承石油文化、带动乡村经济,这种认知的升级为创意方案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创意融合:从“单一”到“多维”
文旅创意的核心在于多元素的融合创新。我明白,优秀的文旅创意需要整合文化、艺术、商业、科技等多领域资源。于是,我主动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文化IP的打造方法,还研究了新媒体营销在文旅推广中的应用。在比赛中,我的项目聚焦于“石油工业遗产文旅综合体”,既融入了工业风的景观设计、石油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又结合了线上文旅小程序的运营模式,这种多维的创意融合,让方案在文化深度、体验感与商业价值上都具备了竞争力。
三、在地挖掘:从“ generic”到“在地化”
“美丽中国”的文旅创意,离不开对“在地性”的深度挖掘。我花费大量时间调研辽宁本地的文旅资源,从石油工业历史、民俗文化到自然景观,逐一梳理其特色与潜力。在创作过程中,我刻意避免千篇一律的文旅套路,而是聚焦辽宁的“石油文化基因”,设计出具有在地辨识度的文旅产品与体验场景。比如打造“石油工人主题沉浸式剧场”“工业风文创市集”等,这种对在地文化的精准挖掘,让我的创意方案充满了独特性与生命力。
四、实践思考:从“创意”到“落地”
文旅创意最终要走向落地,这要求我必须兼顾创意的浪漫与现实的可行。我查阅了文旅项目的运营案例,分析了同类项目的成本结构与盈利模式,还与本地文旅从业者交流取经。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调整创意的呈现形式与运营逻辑,确保方案不仅“好看”更“好用”。比如在规划文旅综合体的业态时,既考虑了游客的体验需求,也预留了当地居民的参与空间,这种对落地性的思考,让我的方案更具实操价值。
此次获奖是对我文旅创意能力的肯定,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探索方向。我将继续深耕文旅创意领域,加强对在地文化的研究与创新技法的学习,努力在“美丽中国”的文旅建设中贡献更多青年智慧,同时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同学一起,用创意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大学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