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家,大学生资讯发布平台
大学生之家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专业组小学类一等奖赛后心得

    发布时间:2025-09-20    阅读:
    来源:作者李嘉欣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专业组小学类一等奖赛后心得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初赛中荣获专业组小学类一等奖,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深度探索,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一、认知重构: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

起初,我对小学教学的理解停留在“知识传递”的层面。备战赛事时,我系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新课标要求下的核心素养培育理念,逐渐意识到小学教学的核心是**“素养培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比如在设计语文课教案时,我不再局限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而是融入“自主探究任务”“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种认知重构让我的教学方案更具育人价值。

二、技能精进:从“单一授课”到“综合设计”

教育教学能力大赛考察的是教学全流程的综合设计能力。我针对性地训练了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技能。在比赛的实操环节,我以“石油文化启蒙”为主题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课,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环节编排,到课堂提问设计、课后拓展安排,形成了一套逻辑清晰、形式生动的教学方案。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工具制作了趣味课件,用动画、互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综合设计能力让我的教学方案在专业性与趣味性上实现了平衡。

三、思维转变: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备赛中我刻意培养自己的**“以学定教”思维**。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点,比如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模拟石油勘探”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这种思维转变让我的教学方案更贴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比赛的答辩环节中,展现出对“儿童立场”的深刻理解,得到了评委的认可。

四、实践延伸:从“赛场竞技”到“教育反哺”

教育教学能力不是赛场的“临时展示”,而是未来从教的核心能力。获奖后,我将比赛中的教学方案应用于校园支教活动,在小学课堂中实践“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同学开展“教学技能互助会”,分享教案设计、课堂管理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些实践,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带动更多有志于教育的同学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投身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此次获奖是对我教育教学能力的肯定,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我将继续深耕小学教育领域,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努力成长为一名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深受孩子喜爱的优秀教师,同时也希望能为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大学生活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大学生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