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应急科普华夏行”学生防火防溺水科普竞赛一等奖赛后心得
第五届“应急科普华夏行”学生防火防溺水科普竞赛一等奖赛后心得
在2025年第五届“应急科普华夏行”学生防火防溺水科普竞赛中再次荣获一等奖,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在应急科普领域从实践到深化的成长,也让我对“防火防溺水科普的价值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专业深化:从“通用”到“细分”
相较于初次参赛,此次备赛我更注重防火防溺水科普的细分领域深耕。结合石油化工专业背景,我聚焦“化工园区防火安全”与“石油作业场景溺水救援”这两个细分方向,系统研究了化工企业特殊的防火规范、石油作业水域的溺水风险点及救援难点。比如针对化工园区的易燃易爆特性,我整理了“化工设备防火巡检要点”“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禁忌”等专业内容;针对石油作业水域的复杂环境,我分析了“石油污染水域溺水的额外危害”及“针对性急救措施”。这种细分领域的专业深化,让我的科普内容更具行业针对性与实用价值。
二、形式创新:从“单一”到“融合”
科普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形式的融合创新。此次参赛,我尝试将传统科普形式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一方面,制作了“化工防火VR模拟体验”,让受众沉浸式学习化工园区火灾逃生技能;另一方面,开发了“防火防溺水知识闯关小程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传递专业知识。同时,我还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典型案例,创作了“化工安全科普情景剧”剧本。这种“VR+小程序+情景剧”的融合形式,打破了科普的时空限制与形式壁垒,让不同受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方案获得认可的关键之一。
三、社会连接:从“科普”到“联动”
应急科普的影响力需要社会多方的联动支持。备赛期间,我主动联系了本地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邀请他们参与科普内容的审核与共创。比如请化工企业的安全专家对“化工防火科普内容”进行专业把关,请消防员对“火灾救援流程”进行实操指导。这种社会联动不仅提升了科普内容的权威性,也为后续科普活动的落地搭建了资源网络。在比赛的答辩环节,我阐述了这种“校-企-政-社”联动的科普模式,展现了科普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思路。
四、责任升华:从“参赛”到“引领”
再次获奖让我对“应急科普的社会责任”有了更升华的理解。防火防溺水关乎生命安全,而科普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的重要抓手。我计划联合学校的安全社团,发起“应急科普校园大使”计划,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科普能力的学生志愿者,将防火防溺水科普推广到更多学校、企业和社区。这种从“个人参赛获奖”到“引领群体参与”的转变,是我对科普责任的践行,也是对“应急科普华夏行”赛事精神的延伸。
此次获奖是对我应急科普工作的再次肯定,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在该领域的深耕方向。我将继续以专业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以联动为路径,在防火防溺水科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为守护生命安全的“科普先锋”。
大学生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