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医药文化,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凤城国医”志愿服务团一行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淮安市中医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3日,团队成员在淮安中医院展开了有关治未病问题专访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一方面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另一方面通过人物访谈、特色中医诊室参观学习、中药房探访等形式深入了解现代中医院医疗发展情况,充分挖掘中医院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上的特点。
在莫淑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治未病中心,拜访副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常务理事丁霞珍主任。


一进入治未病中心,队员们便注意到了宣传墙上“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此句起源于《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治未病”,而在这句话的指导下,现代中医药逐步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同时,这句话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与慢性病管理、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
在与丁主任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当下治未病科科室人员结构组成、科室发展现状、科室特色病种等情况,也意识到当下治未病的重要性。丁主任表示:“现代人身体亚健康较多,要通过三因治未病,即通过‘因时、因地、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原则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也要以个人身体状况为主,进行正确的干预、治疗、调节。”

此外,丁主任也对冬病夏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相关见解:“夏天人体的阳性最旺盛,而且毛孔是打开的状态,使用药物能够更容易进入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使治病的效果更佳。大多数关节类的疾病都是受寒引起的,冬天的时候治疗特别不方便,很有可能会导致寒气积累在体内,如关节炎和反复的哮喘以及咳嗽等。冬天只是治标,而在夏天治疗才能够彻底的治本。”
据悉,淮安中医院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宣扬发展中医药,让医院的中医特色多途径、多手段、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好。中医院也一直根据天人合一理念,延伸冬病夏治服务内容,以“夏三月、冬病夏治季”为主题,通过使用三伏汤、三伏贴、三伏灸、三伏茶、三伏足浴来达到冬病夏治的最佳效果。


最后,丁主任对目前大环境下中医的发展表示大力肯定,也表示会助力推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让中医特色的“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从而更好地扶持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事业。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专业理论融入到实践中,一路收获满满,不仅增长了中医药知识,还加深了对“治未病”“冬病夏治”等中医理念的认识。我们将大力弘扬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人民健康福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