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1月23日电(通讯员 李美烨 陈静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雕艺文化,感悟传统技艺魅力。1月20日至22日,集美大学“红韵石承”实践队在集美大学闫语老师和陈丹蕾老师的指导下,奔赴泉州惠安县参观学习活动。同时,队员们通过近距离观赏、与匠人交流,沉浸式领略了惠安雕刻技艺的精湛绝伦,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蕴含的独特匠心与文化底蕴。
惠安石雕,来自福建闽人对石头的独特见解,源远流长,堪称中华石雕艺术瑰宝,承载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起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彼时佛教文化盛行,宗教造像需求大增,为惠安石雕萌芽提供土壤。历经唐、宋发展,技艺愈发成熟,众多寺庙建筑中的精美雕刻,出现了许多流传千年的艺术品:洛阳桥石将军、安平桥石将军、九日山阿弥陀佛石像、清源山释迦瑞像等,便是当时成果。明清时期,惠安石雕迎来鼎盛,不仅用于庙宇修缮,还融入民间建筑,题材从宗教拓展至生活百态,风格细腻写实又不失大气磅礴,如 1825 年建造的福建仙游东城门外石牌坊,是南派石牌坊代表作;1925 年,蒋文子带领惠安艺人参建中山陵,其作品受到高度评价。传承至今,惠安石雕扎根传统,拥抱现代,创新与发展,在城市雕塑、工艺品创作等领域大放异彩,持续书写独特艺术篇章。
图为“红韵石承”实践队在世界石雕之都展览中心前合影 陈静莹摄
1月20日至22日。“红韵石承”实践队前往泉州惠安。第一站实践队来到九匠九非遗传习文化园拜访剪瓷雕传承人陈媚媚老师。陈媚媚老师介绍到传统作品需经白描、剪瓷等系列过程,用特殊泥灰塑胚,以钢筋铁丝为骨架。作品寓意也是非常丰富,如马上有猴寓意马上封侯。陈媚媚老师还介绍了南、北派石雕特点,雕艺博物馆将剪瓷雕与现代风格结合,探索石雕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如此,实践队还和陈媚媚老师一同体验了剪瓷雕的创作过程。这一站,队员们领略了剪瓷雕魅力,也看到非遗传承人的努力,相信在他们坚守下,这一凝固在屋顶的绝美艺术将继续绽放光彩。
图为实践队访谈剪瓷雕传承人陈媚媚老师 曾家豪摄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了振昌园林古建筑,继续了解惠安石雕“浮雕”的奥秘。实践中除了参观振昌园林内气势磅礴的建筑,还对张建奎老师进行专访,深入了解了惠安石雕非遗文化,获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队员们纷纷表示愿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力量。
图为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博物馆《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群雕
第三站,实践队拜访了鼎立雕刻集团的李文敬主任。还对鼎立雕刻集团下的鼎立艺术馆进行参观,除了这些,还特地对李文敬主任进行了专访,李文敬主任分享道,每一处线条的雕琢、每一块石材的打磨,都倾注了匠人们无数心血,他们不满足于细节的堆砌,而是追求整体神韵与艺术境界的升华,力求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震撼了队员们。并且通过与匠人的交流过程中,队员们被匠人们对雕刻艺术始终秉持着“细节造就完美,完美却不是细节”的企业理念深深打动。
图为鼎立雕刻艺术馆内作品 陈永城摄
第四站,实践队来到了霞飞雕刻艺术馆。惠安影雕是福建泉州惠安独有的雕刻艺术,有“中华一绝”之称,传承超过300年。艺人以青石板为载体,用微型钢钎凿微点,组合成精美图案,题材广泛,作品细腻逼真。实践队专访了惠安影雕传承人张秋霞老师。通过专访感受到张老师对雕艺技艺传承发展的殷切期盼。
这一站实践让队员们深入了解影雕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努力通过多种形式让身边的同学和青年群体更多地了解和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红韵石承”实践队虽已经圆满收官,但传承热情炽热如初。未来,他们将以石为笔,古今相融,让惠安石雕艺术跨越岁月,璀璨夺目;以艺会友,广纳贤才,让石雕之魂在华夏大地传扬,再谱华章。实践有涯,探索无涯;刻刀起落间,文化传承。惠安石雕研习之路,蒸蒸日上,队员们信念如磐,传承之路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