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水乡藏古韵,共富绽新颜 ——浙财大学子暑期实践解码“西塘模式”

水乡藏古韵,共富绽新颜
——浙财大学子暑期实践解码“西塘模式”
潮涌钱塘,浙里共富。在浙江省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随“千万工程”“八八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宏大叙事正徐徐展开。为深化乡村振兴理念,拓展青年学子对共同富裕认识,激发“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参与热情,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赴嘉善“善绘嘉乡梦,筑路向共富”实践服务团在思政辅导员那桢妮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探寻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奥秘的深度“解码”之旅。

团队此次社会实践聚焦西塘镇的科技创新成果(以祥符荡科创绿谷为重点)、艺术特色街道(以良壤艺术街道为典型)以及古镇发展模式(以西塘古镇为对象),并融合学生问卷、访谈等轻量化实践,试图在这片沉淀着历史与文化的土地上探寻西塘古镇振兴的密码,绘就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
 
01科技引擎驱动,祥符荡绘就未来蓝图
7月1日,实践服务团在那桢妮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祥符荡创新绿谷进行参观。跟随讲解员,我们了解到祥符荡集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嘉善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已然成为了嘉善创新高地;亦在食品安全、医疗科技方面有前瞻性范式,如创意压缩意面技术、医疗辅助仪器等等。此外,祥符荡科创绿谷的户外绿谷依托县文物保护点祥符石坝,素有“小洱海”之称,也为园区在科研氛围之余平添几分悠然。
 

02艺术生活融合,良人市续写独到美学
7月2日,团队来到良壤艺术街区,参与良人市市集,深入体验在西塘这片土地上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在有机“书”菜店,团队见证了美食与阅读的结合,拓展对于传统行业发展的思路;参观可循环商店,与主理人对话过程中了解到艺术家视角对展品的独特理解。

2日下午的参观途中,一位年仅6岁的小男孩接待了我们,之后还与妈妈合作展示《山居秋暝》手碟箱鼓合奏,稚嫩却灵动的旋律奏响深厚艺术底蕴的乐章,也让团队们看到艺术的传承发展早已融入生活点滴。

突发大风暴雨,实践团成员热心帮助良人市主理人将珍贵的艺术展品和器材收入室内,收到主理人的感谢!
 
03传统当代传承,古镇彰显水乡文化
7月3日,调研团队奔赴A级景区西塘古镇。一路上,团队参观多个特色博物馆,包括汉服博物馆、纽扣博物馆、玉文化博物馆以及酒文化博物馆等等,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一件件触手可及的展品,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团队还实地体验漆扇制作过程,在一滴一染间,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下午团队“换一种视角看古镇”,泛舟游于古镇河道,水上视角回望千年古镇,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貌尽收眼底。在与船夫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人视角下古镇旅游业与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双向促进、互相反哺,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江南水乡韵味的自然保留。
 
04对话非遗艺人,传统技艺灯塔不灭
7月4日,团队进行轻量化实践。我们有幸采访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四雕”的省级代表传承人王华国先生,王先生耐心细致地为实践团介绍徽州四雕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并展示制作过程。王华国先生说“古镇风景,在我心中”,道出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心声:只有足够的热爱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一雕一刻间,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正是像王华国先生一样的一代代非遗传承人怀揣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敬畏,用匠心与坚守为传统技艺点亮文化灯塔,让西塘文化底蕴愈发深厚,梗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05实践接近尾声,振兴砥砺前行
回顾五日进程,生态发展与科创园区协同发展的“祥符荡”模式探索生态补偿和碳汇交易的创新形式,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良壤艺术街区的新型艺术展示方式,实现了文化振兴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双赢;西塘古镇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展示“八八战略”下的良好范式……
乡村振兴,征途漫漫。浙财学子亦将不断探索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走得更远、更稳、更有盼头,在希望的田野上“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书写共同富裕的绮丽篇章!
 
    作者: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赴嘉善“善绘嘉乡梦,筑路向共富”实践服务团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赴嘉善“善绘嘉乡梦,筑路向共富”实践服务团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水乡藏古韵,共富绽新颜 ——浙财大学子暑期实践解码“西塘模式”
  • 从隐患排查到防治规划——湖南科大助力炉竹村筑牢地质安全网
  • 赓续南粤文脉,再启探访征程——“筑梦启航”队伍探寻汕头发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