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江西服装学院“红色绣花针”民族团结实践团以文化为线、以行动为针,将青春力量编织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2025年6月24日,实践团走进抚州资溪草坪村,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纽带,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交流互动,在服务基层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文化交融中厚植民族团结情谊。
晨光里的温情传递:以履为信 情暖乡邻
活动首日清晨,实践团以“以鞋为媒,传递温暖”为主题,将回力鞋送到有需要的村民手中。成员们耐心给叔叔阿姨们讲解公益活动的由来,细心询问家中有没有适龄的孩童,并亲手将一双双鞋递到他们手中。看着叔叔阿姨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给团队成员们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份充满“国货情怀”的心意,既象征着青年一代对传统品牌的传承,也寄托着对乡村美好生活的祝愿,让村民们感受到来自高校学子的贴心关怀。
午后的岁月定格:镜头留影 反诈护航
当阳光洒落村落,实践团聚焦中老年群体开展“关爱夕阳红”行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还特意为老党员们拍摄拍立得照片,用镜头定格他们的银发风采和岁月故事。一张张即时成像的照片,不仅是对老党员们奉献一生的致敬,更成为连接两代人精神传承的珍贵纽带。同时,团队以“防诈小课堂”为载体,通过情景模拟、案例解析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常见诈骗手段,提醒老人守好“钱袋子”。影像与知识的双重馈赠,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人文气息。
乡音里的校地对话:讲好江服故事 播种时尚种子
实践团成员化身“校园推介官”,用方言与村民拉近距离,从专业特色聊到校园文化,从设计理念谈到人才培养。他们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播放校园宣传片,将江西服装学院的时尚基因融入乡村肌理,让村民们感受到时尚教育与乡土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为校地合作埋下希望的种子。
时光深处的精神追寻:触摸振兴脉络 感悟知青情怀
午后时光,实践团走进资溪县乡村振兴馆与知青博物馆,开启沉浸式学习之旅。在乡村振兴馆内,讲解员生动讲述资溪依托生态资源、文旅产业实现乡村蝶变的历程,从特色农产品到民宿经济,从生态保护到文化创新,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成员们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伟力。而在知青博物馆中,泛黄的书信、老旧的农具、斑驳的奖状等老物件,无声诉说着知青们扎根乡村、艰苦奋斗的岁月,让成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责任担当,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江西服装学院“红色绣花针”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小我融入大我”的青春誓言,既为乡村送去知识与温暖,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理解。未来,团队将继续以“绣花”般的细腻功夫,在服务社会中传递爱与希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赣鄱大地绚丽绽放。(王袭 徐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