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深耕乡土,科技点亮童心

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红烛传薪,青苗育才”支教研学队赴福安溪潭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8月1日至4日,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红烛传薪,青苗育才”支教研学队深入福安市溪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以日均10小时的实践强度,在磻溪村、廉村等地开展红色基因寻访、生命科学支教、田间课堂助农、廉洁文化传承四大专项行动,用脚步丈量闽东热土,以实干赋能乡村振兴。

踏寻红色足迹,青石板路铸信仰

8月1日实践伊始,队员们在磻溪村村委会举办《红色玉球》读书分享会,深入学习革命老妈妈潘玉球冒死掩护叶飞同志的感人事迹,并结合村落地理特点分析革命战争时期的隐蔽优势,探讨“妇女互助队”模式对当代乡村志愿服务的启示。次日上午,队员们探访潘玉球故居,瞻仰当年藏匿叶飞同志的水缸等革命文物,感悟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在左联作家刘宗璜故居,研读《闽东通讯》手稿,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与文学创作的深厚渊源。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潘玉球故居参观当年掩护叶飞同志的水缸。 (肖雯琪 摄)

播撒科学火种,基因解码进课堂

8月2日对接溪潭镇希望小学后,由学院“求真拓知”科普队成员组成的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种子萌发—花色变幻—花香探秘—生物之最—基因编辑”系列课程。两天的课程从《种子宝宝成长记》的种子萌发观察,到利用牵牛花“一日三变”演示花青素变色原理;从《生物之最》的趣味科普,到将DNA双螺旋比作“生命拉链”、播放CRISPR基因编辑动画,队员们用生动实验和比喻将深奥知识变得鲜活。“原来根须是植物的吸管呀!”三年级学生刘同学在观察笔记上画满惊叹号。在系列课程尾声的“巧手织廉”环节,孩子们用干花与彩绳制作“簪花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讲解DNA结构   (李文秀 摄)

服务乡村发展,田间课堂解农忧

8月2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宏旺农业科技农场。在百香果棚,队员们发现蚜虫病害后,与技术员就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七星瓢虫)进行交流;在猕猴桃种植区,学习藤蔓修剪技巧。随后,队员们前往200亩“红美人”柑橘梯田,根据农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严格筛选直径5厘米以上的合格果实,分散于梯田间规范操作。尽管作业期间突降大雨,队员们的坚守和成效获农场负责人肯定。期间(8月3日晚),实践队还与农场就农副产品直播销售可行性进行座谈。翌日(8月4日),全员再赴磻溪河道,清理石缝间农药袋、塑料瓶等垃圾,守护河岸生态。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宏旺农业科技农场与负责人交流后合影。 (肖雯琪 摄)

清风廉韵润古村,解码千年廉脉

8月2日晚“青年说清廉”故事会预热后,8月3日实践队深入“中国廉文化第一村”廉村。在专业讲解员引领下,队员们穿行幽深古巷,于薛令之故居聆听唐代“开闽第一进士”“誓不携岭南一物还”的誓言;在陈氏宗祠“五子登科”匾额下记录“耕读传家”祖训;于明月井旁体悟“为官当如明月皎洁”的哲思。为深入了解廉文化传承现状并收集宣传素材,队员们兵分两路:问卷调查组聚焦廉文化保护现状、价值认同及教育需求,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3份,完成深度访谈8人次;视频摄制组则在薛令之故居、陈氏宗祠等核心场景采集素材,为后续制作廉洁文化宣传片积累了丰富素材。

image.png

实践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汪思忆 摄)

凝练青春答卷,论文写在田野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在红色滋养中坚定信仰,在服务乡村中增长才干,在科普支教中传递力量,在弘扬廉洁文化中涵养品德。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持续投身实践,以青春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书写绚丽篇章。(李文秀 阳佳杰)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新闻推荐
大学生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