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

为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探寻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携长社会实践团一行十二人,在指导老师李彦昌的带领下,于7月21日奔赴山西省河津市,开展了为期7日、内容充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文化溯源与产业调研为主线,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刻感知了河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活力与潜力。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197.png

 图 1 实践团成员合照

 溯文化之源,铸振兴之魂

 河津,古称龙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7月22日实践团首站便深入到这片土地的文化肌理之中。在庄严肃穆的玄帝庙,队员们不仅惊叹于全木构建筑的榫卯精巧与琉璃穹顶的绚丽华美,更在李彦昌老师的讲解中,初步构建起对山西古建文化的认知框架。

 随后在古今天下景区,董其武将军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深明大义、和平起义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深入蜿蜒曲折的抗战地道遗址,品尝地道中的清甜西瓜,历史的艰辛与军民鱼水情仿佛触手可及,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471.png

 图 2 实践团成员深入地道调研古今天下景区

 文化的探寻不止于静态观摩。在河津市博物馆,从商周青铜的凝重到唐宋瓷器的温润,再到近代抗战物件的沧桑,队员们系统梳理了河津的历史文脉。尤为难忘的是在台头庙,邂逅了七十五岁高龄的义务讲解员黄世恩老先生。他声如洪钟,激情澎湃,数千字的讲解一气呵成,将台头庙的地理、建筑、历史、文化娓娓道来。他“未能读上大学”的遗憾与“让河津文化走向世界”的夙愿,与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以学识服务乡梓”的初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老先生身上那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担当,是队员们此行收获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757.png

 图 3 实践团成员聆听当地居民讲述玄帝庙历史

 西磑样本:深入基层获殊荣

 实践团将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作为洞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样本。7月24日,团队深入该村调研,村党支部张朋珍副书记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村庄历史、治理架构与发展成就。

 队员们深入村里的老人生活服务中心,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聆听生活故事与时代记忆。走访再现传统生活场景的特色民居,原生态的田间小调让队员们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团队的扎实作风和真诚态度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深刻印象。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1002.png

 图 4 实践团成员与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交流

 7月26日,西磑村村两委特向实践团致表扬信,高度赞扬团队深入基层、踏实调研的扎实作风,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了解村情、服务老人、传播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认为实践团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实践团也向村委赠送锦旗,"情深系乡村,实践育英才"的赠语见证了这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砺青春之志,践知行合一

 此次实践不仅是文化的洗礼,更是意志的磨砺与团队精神的锤炼。在险峻奇绝的大梯子崖景区,队员们相互鼓励,克服高空恐惧,携手攀登至顶,切身感受了“鲤鱼跃龙门”的拼搏精神与禹凿龙门的恢弘史诗。在黄河游船上,饱览母亲河的壮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固镇窑遗址,队员们亲手在素坯上挥洒创意,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并了解了陶瓷烧制的复杂工艺与千年瓷窑的辉煌历史。在桃林中,体验采摘的喜悦,感受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的潜力。

河津沃土求真知,青春聚力助振兴1457.png

 图 5 实践团成员攀登当地著名景点大梯子崖

 从卜子夏故里感受儒商文化的源远流长,到高禖庙体会民间信仰的传承;从与当地文旅局、团委的座谈会上深入了解河津文旅发展的规划与挑战,到夜市中品味地道小吃体验烟火气息……实践的每一天都紧凑而充实。

 通过此次实践,携长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河津市丰富的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淳朴的乡风民风,构成了其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队员们表示,将认真梳理总结实践见闻与调研数据,努力形成有价值的实践报告,为河津乃至同类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青年的观察与思考。他们用脚步丈量河津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真正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扎根祖国大地、致力民族复兴的担当与风采。( 文/岳阳   图/吴婉童)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大学生新闻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大学生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