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下午,为更好了解小学阶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训练问题,为实践探究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慧动未来”教育关爱实践团成员前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穿运社区开展一场为小学阶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设计的线下行为矫正与团体辅导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们基于前期对孩子们的行为观察与评估,精心设计了多个有趣的干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按要求找出特定颜色的积木,并做出相应的情绪反馈。在过程中,通过考验他们的专注力和执行功能,能否高效且准确的完成指定动作,保证情绪稳定,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得到改善。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进行游戏互动)
在成员们的耐心引导与及时的正向鼓励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训练。同时,孩子们也给出了不同的行为反馈。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在执行指令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正确完成指令要求的行为动作等问题。团队成员通过摄像记录,与孩子们进行交谈,及时记录下他们的情绪、感受、动作等相关要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纠正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活动不仅面向儿童,同样面向家长,探索家庭环境下解决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科学方法,形成多方联动更好构建矫正网络,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完成行为矫正。团队成员通过与到场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更多关于ADHD儿童生活中的行为细节与矫正行为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家长的反馈分享了一些行为管理的策略,并耐心解答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我们之前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教他,总是忍不住发脾气。今天不仅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知道了怎么去理解他和帮助他。”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母亲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她日后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改善孩子ADHD症状。
(受访家长填写ADHD儿童行为调查问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慧动未来”团队此次实践活动,正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一次积极行动,让社会认识到ADHD儿童不等于所谓的“调皮捣蛋”,它需要科学的理解和全社会的支持。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不仅以温暖陪伴关爱弱势群体,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于真实场景,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更重要的是,活动为ADHD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切实的希望与改变,为改善方式提供了有益探索,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南京师范大学 张扬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