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一个名为潞村的古老村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里不仅是"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文化的所在地,还是湖笔制作技艺的重要传承地。如今,潞村创新性地将这两大非遗文化融入廉洁乡村建设,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艺术作品与实践活动,打造出"丝韵清风,笔正心正"的乡村治理新样板,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潞村方案"。
源起:当非遗遇见清廉
潞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4700多年的丝绸文明史。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片,见证了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而传承千年的湖笔制作技艺,则延续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潞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深入挖掘潞村丝绸文化中'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湖笔文化中'笔正心正'的文人风骨,发现这些精神特质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
这一创新思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潞村启动了"丝韵清风,笔正心正"特色项目,通过视觉艺术、制度建设、文化培育等多维度探索,将非遗文化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资源。
路径:三大艺术海报的深层叙事
项目的核心成果是一套三张系列艺术海报,它们不仅是视觉艺术作品,更是潞村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
第一幅海报《丝之源·廉之始》以一条由金色蚕丝编织的"丝绸之路"为主视觉,这条路从古老的钱山漾遗址延伸出来,蜿蜒穿过青翠的现代茶园与民居,通向远方。设计团队解释:"这条丝路象征着廉
洁是发展的基石,只有根基清澈,产业才能兴旺。"
第二幅海报《笔之正·心之尺》则展现了一支巨大的湖笔,笔杆挺直,矗立在潞村的山水之间。特别的是,笔毫蘸取的不是墨色,而是青、黄、红、绿四种纯净的色彩,正在一幅代表"乡村规划"的卷轴上作画。这四种色彩分别对应湖笔"尖、齐、圆、健"四德,寓意着干部应具备的品格。
第三幅海报《古今相映·清风不绝》采用了创新的镜像构图。画面上半部分实写老师傅教导年轻人制作湖笔的场景,下半部分的"倒影"却幻化成了潞村今日的美丽景象。这种巧妙的构图象征着技艺与精神的代际传承,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乡村建设的滋养。
支撑:跨学科团队的创新实践
这一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支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不仅具备艺术设计能力,还融汇了法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背景。
法学视角帮助我们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的田野调查方法让团队能够深入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他们准确把握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治理的结合点,确保项目既符合政策导向,又贴近乡土实际。这种"沉浸式"调研让他们对潞村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创新:从文化传承到价值重塑
潞村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实现了非遗文化从技艺传承到价值重塑的升华。
"我们不只是展示丝绸和湖笔的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一丝不苟'原本是丝绸工艺的要求,现在成为了干部做事的基本准则;'笔正心正'原是制笔的要求,现在成为了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
这种价值重塑的过程,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得以生动呈现。三张海报分别对应"源·流·承"三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文化叙事:《丝之源·廉之始》追溯廉洁的文化根源;《笔之正·心之尺》展现廉洁的当代实践;《古今相映·清风不绝》展望廉洁的价值传承。
成效:从视觉震撼到乡村蝶变
这套艺术海报的创作和传播,在潞村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不仅成为潞村的文化名片,更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参与热情。
"看到我们的丝绸和湖笔变得这么美,这么有深意,感到特别自豪,"一位当地村民说,"现在大家更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共同维护潞村的好风气。"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项目探索出了一条"非遗+廉洁+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通过文化赋能,潞村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还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潞村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清廉氛围。
启示:可复制的文化赋能模式
潞村项目的成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核心在于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结合点,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关键是如何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乡村振兴研究专家评价,"潞村的经验表明,传统文化不是乡村振兴的负担,而是最宝贵的资源。"
项目团队总结出的"法治规范+社工洞察+艺术表达"工作模式,也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这一模式确保了文化建设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近群众需求,还能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实现有效传播。
展望:从潞村出发的文化振兴之路
展望未来,潞村计划进一步深化"丝韵清风,笔正心正"品牌建设。除了继续完善视觉形象系统外,还将开发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如"指尖上的清廉"缫丝体验、"笔正心正"书法研学等,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潞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潞村也将加强数字平台建设,通过短视频、虚拟展览等新媒体形式,扩大品牌影响力。"我们希望潞村的经验能够启发更多乡村,"项目负责人表示,"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千年丝路,正笔清风。潞村用实践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文化与治理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径,既守住了文化的"根"与"魂",又开启了乡村的"美"与"富",值得更多乡村借鉴和探索。
在这个文化自信日益重要的时代,潞村的故事提醒我们: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最好的"魂",就蕴藏在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激活、去创造性的转化。潞村的实践,正是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