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考察团师生一行七人,首站来到平里镇的祁门非遗手工坊。踏入工坊,古朴的气息与茶香扑面而来,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从祁红的历史渊源讲起,深入阐述其制作工艺的演变与发展。随后,考察团走进祁门红茶博物院以及中国茶叶改良厂,讲解员郑海刚先生如数家珍,为师生们讲述陆滢、吴觉农等对中国茶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名人故事。在讲解祁红初制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四大步骤时,郑先生结合实物与场景,让晦涩的制茶工艺变得通俗易懂。师生们时而驻足凝视古老的制茶器具,时而认真记录关键要点,沉浸在祁红文化的魅力之中。
午后,考察团前往芦溪乡,茶旅园创始人严君凤女士热情迎接。在茶旅园,严女士细致入微地介绍安茶的制作工艺,摊青、杀青、揉捻、摊块等环节,每一步都蕴含着独特的智慧与匠心。她还亲自示范部分工艺,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安茶制作的精妙。随后,在严君凤女士的带领下,考察团走进傩舞传习所。傩舞传承人现身讲解,从傩舞神秘的面具、独特的服饰,到其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为师生们揭开了这项古老民间艺术的神秘面纱。最后,考察团来到芦溪乡苏维埃人民政府旧址参观,厚重的历史气息与红色文化,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峥嵘岁月。
此次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地实践紧密结合,考察团师生不仅深入了解了祁红、安茶的制作工艺,还领略到傩舞等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颇丰。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之旅,更是一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师生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