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武汉铁院“信之助”团队于2025年7月24日及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春小区与江岸区后湖社区开展了两场“暖心走访·政策到家”的专项活动,将资助政策的温情传递到需要帮助的每家每户,团队成员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早上九点,武汉的暑气已经开始蒸腾。队员们走进长春小区一处略显老旧的居民楼,找到了租住在这里的王大姐一家。王大姐在小区附近经营着一个不大的蔬菜摊位,这是全家五口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最近生意不太好做,”王大姐一边整理着几捆有些蔫了的青菜,一边无奈地说,“天气太热,菜不经放,损耗大。加上孩子开学又要交学费了,压力确实有点大。”她粗糙的手上沾着洗不掉的泥土颜色。
队员们详细询问了王大姐的日常开销、孩子上学情况以及摊位经营的具体困难。了解到他们属于典型的城市小微个体经营者,且符合武汉市针对困难小微商户的临时补助政策条件,队员小杨立刻拿出准备好的政策宣传单。
“王大姐,您看这里,”小杨指着单子上的条款,“像您这样的情况,可以向街道申请‘小微商户经营纾困补助’。只要提供近三个月的经营流水证明、租赁合同和家庭困难情况说明,审核通过后,可以拿到相应的补助。这笔钱应该能帮您缓解一下孩子学费的压力。”

图为团队成员向王大姐讲解政策宣传单(杨雅婷 供图 )
王大姐凑近仔细看着,有些犹豫地问:“这个……申请手续会不会很麻烦?我们文化都不高。”“您放心,”小杨赶紧补充,“我们会跟你说明相应的材料和准备,街道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办理。”
王大姐对于成员们带来的帮助很感激,眼神里多了一些希望:“谢谢你们啊,给我们讲了这么实在的政策,我们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一些。太感谢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了!”
另一批队员们来到江岸区后湖社区,在一栋没有电梯的老楼里,他们敲开了独居老人李大爷的家门。李大爷今年66岁,精神还不错。“快请进,快请进!听说你们要来,我特意泡了茶!”李大爷热情地招呼着。聊天中,队员们了解到李大爷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养老问题。他退休早,退休金不高,身体有些小毛病,总担心万一生大病负担不起,对国家给老年人的政策也不太清楚。
“大爷,您参加了咱们武汉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吧?”队员小胡问道。
“参加了参加了,那个红本本每年都交钱的。”李大爷连忙点头道。
“这就好!除了这个,国家对高龄老人还有不少保障呢。”小胡拿出图文并茂的养老政策宣传图片,一项项耐心解释:“您看,像您这样66岁的老人,每个月除了退休金,还能领到‘高龄津贴’。另外,如果去医院看病,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超过一定数额,还可以申请‘大病医疗救助’。”

图为团队成员向李大爷讲解养老政策宣传方案(胡安琪 供图 )
李大爷听得格外认真,不时提出疑问:“这个高龄津贴怎么领?要去哪里办手续?”队员小胡立刻拿出手机,点开“鄂汇办”APP演示:“大爷,现在很方便,您可以让社区网格员帮忙,或者在子女手机上操作这个APP,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线上就能申请,钱直接打到卡里。”
“太好了!这可解决了我一块心病!”李大爷高兴地说,“我什么都不懂,多亏了你们啊,有你们这样的青年在,社会会越来越好的!”
两次走访,对象不同,困难各异,但信之助团队的成员们都秉持着同一份真诚与耐心。在长春小区,他们用清晰的指引为艰难谋生的小商户点亮了一盏灯;在后湖社区,他们用细致的讲解为独居老人晚年的安稳增添了一份保障。
“走访不是走过场,”队员小杨在活动总结时说,“真正蹲下来,听他们讲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了解他们最真实、最具体的难处,才知道政策宣传怎样才能‘对路子’,帮到点子上。看到王大姐松了口气,看到李大爷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此次“三下乡”走访活动,信之助团队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传递政策温度,在炎炎夏日为困难家庭带去了切实的关怀与希望。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社情民意的理解,更在服务中强化了社会责任与青年担当。未来,信之助团队将持续聚焦民生需求,搭建政策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通讯员 杨雅婷、胡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