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墙绘点亮发展新篇

图为张悦干部向实践团队介绍十字镇当地生态文化。 黎文瑶 供图
在七月上旬的炎炎夏日,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不畏酷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的征程,正式开启了一段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暑期墙绘实践活动。在为期四天的宝贵时间中,他们运用画笔作为强有力的工具,以色彩作为重要的媒介,在乡村的墙面上精心绘制出一系列美轮美奂的壁画,为新和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积极实践,更是一次青年与乡村的深度互动与对话,是学子们成长成才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旅。
初遇新和,锚定生态文化发展方向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深入村落走访。黎文瑶 供图
当团队成员们踏入新和村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意的美好世界。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奏响着自然的和谐乐章;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展现出灵动的姿态;远处成片的樱花树虽未开花,但却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古老的民居错落分布,青瓦白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质朴无华的气息。团队成员们被眼前的绝美美景深深吸引,心中满是期待与兴奋之情。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即将用手中的画笔,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增添更加绚烂夺目的色彩,让新和村的独特魅力得以更充分、更全面地彰显。此时的他们,宛如即将奔赴战场、奋勇拼搏的英勇战士,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准备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规划创作,凝聚青春智慧与巧思

图为郭文静老师与实践团队成员讨论墙绘主题。黎文瑶 供图
为了使墙绘能够更好地融入新和村的整体环境,充分展现当地的特色与风采,团队成员们满怀热忱、激情高涨,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进行实地调研。他们与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新和村的生态发展规划,得知樱花景观是村里的一张亮丽名片,而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则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随后,成员们走街串巷,与村民们亲切友好地交流沟通,收集关于樱花的传说故事,聆听他们讲述扬子鳄的保护历程。在田间地头,他们仔细观察樱花树的形态特征,认真记录扬子鳄栖息地的环境特点;在村民家中,他们欣赏传统的手工艺品,积极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元素。每一次交流、每一次观察,都让成员们对新和村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认知和理解,也为墙绘创作积累了丰富多样、珍贵难得的素材。这些来自乡村的声音和景象,犹如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的灵感星河,为后续的创作指明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墙绘实践,绘就生态美好图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黎文瑶正在绘制墙绘。姜雨馨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为十字镇创作的墙绘。施欣钰 供图
素材收集工作圆满完成后,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创作工作中。面对空白的墙面,成员们既感到兴奋不已,又感受到一丝责任与压力。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幅普通的墙绘,更是对新和村文化与生态的精准诠释和生动呈现。在创作过程中,高温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夏日的阳光炽热难耐,晒得人皮肤发烫,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但成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勾勒轮廓,有的专注于调色,有的则细致地填充色彩。为了呈现出最佳效果,成员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绘制樱花时,为了表现出花瓣的轻盈和层次感,他们反复调试颜料浓度,尝试不同的笔触;在描绘扬子鳄时,为了让其形象更加生动亲切,他们多次修改草图,将扬子鳄与湿地环境巧妙融合。每一笔颜料的涂抹,都饱含着成员们对新和村的深厚热爱;每一次细节的雕琢,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和突破。当一幅幅精美的墙绘逐渐呈现在眼前,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所有的疲惫都消散得无影无踪。
总结续航,筑牢实践沟通桥梁

图为实践团队各位成员。王萌萌 供图
时光飞逝,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很快接近尾声。团队成员们与新和村的村民们欢聚一堂,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交流。大家分享着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语中满是不舍与眷恋之情。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不仅显著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从最初的素材收集,到方案设计,再到最后的墙绘创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同时,他们也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明白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成员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带回学校,继续密切关注乡村振兴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更多乡村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坚信,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终将实现。而这段在新和村的墙绘实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通讯员 姜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