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土寻踪悟史,大田探迹铭魂

  为体悟老区厚重革命文化,追寻革命先烈足迹,8月9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的“红土寻遗韵,数智谱新章”实践队,奔赴泰宁大田乡开展社会实践。
  
  大田乡,既是泰宁县最早诞生红色政权的沃土之一,更是中央苏区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
  
  回溯第四次反“围剿”的烽火岁月,它坚守成泰宁县最后一块完整的红色阵地,成为红军在闽赣苏区稳固的战略堡垒与核心指挥枢纽——彼时泰宁县委、县革命委员会迁驻于此,让这座山乡一跃成为全县革命的“心脏”,土地革命在这里扎根,武装斗争从这里突围,扩红助军的热潮在此涌动,更化作红军纵横闽赣的关键通道与兵员源泉。
  
  如今,实践队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崇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正一步步走近这座被誉为“精神堡垒”的红色土地,探寻那段滚烫的历史记忆。
  
  桥畔的热血回响实践队踏入少年红军展览馆,玻璃展柜里的陈旧枪炮泛着冷硬的光泽,泛黄的史料在灯光下舒展着岁月的褶皱,每一件都在静默中吞吐着烽火往事。
  
  随着讲解员的手势抬眼望去,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定格在墙上的战斗场景壁画——硝烟如墨团般在谙下桥畔翻滚,桥身的石缝间仿佛还嵌着未散的弹痕,画中的红军战士正弓着脊背穿越火网,刺刀的寒光刺破浓烟,每一步冲锋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搏上。
  
  “1933年11月29日,就是在这里。”讲解员的声音带着低沉的回响,“红军游击队配合地方武装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10余名游击队员和3名红军战士永远倒在了石桥边。”战后,当地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为石桥改名,“红军桥”三个字从此刻进了土地的记忆里。如今摩挲桥身的每一块石板,指尖似乎还能触到当年浸透的热血,那些藏在石缝里的故事,全是苏区儿女用生命写就的信仰诗行。
  
  队员们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英魂。展厅里的空气似乎也变得厚重,心中对先烈的敬仰如潮水般漫涌,在胸口激荡成久久不散的热流。
  
  转身步入展厅,先烈们用青春熔铸的精神丰碑扑面而来。“模范少先师”的展板前,众人不禁驻足凝视——原来在烽火连天的苏区,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早已昂首加入先锋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革命的重担。
  
  高传遴、叶开基……这些年轻英烈的故事,像一束束灼热的光,烫得队员们眼眶发热。他们分明与我们年纪相仿,本该是嬉笑打闹的年华,却已毅然奔赴枪林弹雨,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让青春在烈火中淬炼出不朽的锋芒。玻璃展柜里,锈迹斑斑的刀枪静静陈列,与一旁少共国际师走出的将领照片遥遥相对。斑驳的锈痕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呐喊;黑白的影像中,依稀可见少年们坚毅的眉眼。它们无声诉说着那句滚烫的真理:青春亦可铸铁骨。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江路上显身手。”诗句在展厅里回荡,也在每个人心中激荡。那座由少年英烈用生命奠基的“精神堡垒”,此刻愈发沉甸甸的,在时光里矗立成永恒的坐标。
  
  离开展览馆,队员们拾级上烈士陵园。金字碑文在阳光下灼目,碑前鲜花带露、瓜果飘香,是后人的虔诚惦念。山风过林,似有呐喊与呜咽回荡。展厅里的年轻名字、滚烫故事,都融进碑石的沉默纹路。
  
  队员们伫立良久,终于读懂:“精神堡垒”从不是冷石堆砌,而是无数热血铸就的永恒坐标,引后来者循信仰前行。
    来源: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红土寻遗韵,数智谱新章”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红土寻踪悟史,大田探迹铭魂
  • 为体悟老区厚重革命文化,追寻革命先烈足迹,8月9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的“红土寻遗韵,数智谱新章”实践队,奔赴泰宁大
  • 08-29 关注:0
  • 红竹苗圃绽爱 龙山敬老传情
  • 为了给养老院老人送去关怀,红竹苗圃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6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敬老中心龙湖路3101号开展了
  • 08-28 关注:9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