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国家安全学院“减痕有绩”小组:开展基层减负实践,促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减痕有绩”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南京审计大学“减痕有绩”社会实践团队在岳洪江、冯素坤两位教师带领下,于今年暑期深入南京市建邺区、玄武区等多个街道社区,聚焦基层减负政策落地实效展开专题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基层单位,通过现场观察、结构化访谈和问卷采集等方式,系统考察数字化技术在减轻基层负担方面的应用成效与现实瓶颈。
  
  
  
  一、基层工作模式的积极转变
  
  调研显示,基层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多个社区反映,以往政务微信群泛滥、多头重复建群的情况已得到有效清理。一名社区民警表示,去年仍保留的各类工作群现已全部解散,统一归口至市域一体化政务平台。与此同时,随着“我的南京”“江苏政务服务”等App功能不断完善,线下业务量显著下降。数据显示,某些社区政务大厅单周受理量最低仅8人次,高峰时段也较往年减少约三分之二,约87%的养老认证、居住证明、社保查询等常见业务已实现居民自助办理。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成效显著,基层减负仍面临多方面结构性挑战。团队在八里社区注意到,尽管电子台账已基本推行,但纸质材料备份制度依然普遍存在。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道:"签字原件、会议记录、活动照片等'留痕材料'仍须纸质存档,以防电子系统突发故障。"这种"双轨并行"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重复投入。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数据孤岛和系统壁垒。目前不同条线业务平台——如民政、人社、卫健等系统——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数据统计往往需要多次录入,格式不一、口径参差,反而增加了我们的核对负担",一位社区信息员表示。上级部门任务下达也存在重叠交叉现象。有工作人员反映,每年填报的表格总量未有明显下降,"很多时候只是换了名目重新报,减负的真实感并不强"。
  
  
  
  三、数字化进程中的新情况
  
  调研还发现,形式主义残余和工作节奏压力依然是困扰基层的重要因素。虽然数字化工具替代了部分手工操作,但由于系统兼容性低、多头报送要求依然存在,重复劳动并未彻底消失。一名社区工作者坦言:"手机上的确少了几个微信群,但电脑上要填的系统却变多了。"
  
  四、调研成果与后续工作
  
  通过本次调研,"减痕有绩"团队收集到大量有效问卷和访谈记录,获取了大量反映基层减负真实状况的一手数据与典型案例。这些材料为剖析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中的梗阻因素提供了扎实的实证依据,也为后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减负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目前正撰写完整调研报告,计划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交,助力基层减负从"减痕"走向"减负",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