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增大,也越来越明显。对于这个亟待解决的贫富差距问题,国家也提出了“三下乡”政策,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中国计量大学量教有为团队出发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焦石中心完小支教,给小学生们带来这个暑假前、期末里的学习辅导以及相关帮助。
启程——克重重困难,赴云滇之乡
6月底,在这炎热的季节告别期末周,量教有为团队踏上了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礁石中心完小的路途,开启这一旅程,我们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我们怀揣着激情踏上这个旅程,这是我第一次支教。无论对这个团队来说,还是对这个地方的孩子们来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团队人员将把所有的激情投入到这次的支教当中。火车缓缓向前,队员一边在火车上准备教学课件,一边欣赏车窗外的风景。掠过平原地区的一眼万里,看过高原地区山川耸立,不同的省份不同的风景尽收眼底。没有预期中的一帆风顺,在经过贵州时遇到了塌方,火车被迫停留4个小时,导致团队赶不上第二次火车。然而,团队的凝聚力让整个团队做到了“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正是这一次次的不顺利,让队员们更坚定这一次的支教之旅。最终在第二天凌晨2点到学校附近的民宿安顿下来。
教学——丰富多彩的课程,带去大山之外的世界
7月初,已然到达目的地,走进焦石中心完小,就看到孩子们奔跑欢乐,他们笑声萦绕在耳边,团队不经意间被他们的快乐渲染,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纯净充满着光,满满的都是明天和希望。他们也将是我国未来的储备能源,他们前赴着可为,量教有为团队也将有为,给他们带来山外世界。这个团队作为00后,已经长大,会将这一份责任一棒又一棒的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明白责任与担当。支教正式开始,队员们和各科老师进行对接,确定好各自的教学时间。各科小老师在图书接待室备好课,与班级学生正式见面并互相了解和认识后开始授课。此次支教活动,量大青年给学生带来了特色课程——有绘声绘色的红色党课,传承红色,表达爱国情怀;有奇妙的科学实验课,更好的引起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有太极拳课,一动一静、一招一式展现太极的魅力;有霸王鞭课,对于当地白族来说霸王鞭是他们的民族文化,给他们带去霸王鞭课也是让他们更好的领略白族的文化魅力;还有音乐鉴赏、民族服饰鉴赏课,各类鉴赏课不仅教授了知识还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思维。白天在学校给学生上课,晚上在民宿为学生批改作业以及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调研——深入基层,以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发展
本次支教活动是以教学辅导为主,乡村调研为辅来展开工作的。在支教期间,走访小支队去到了新希望蝶泉乳业,自动化养鸡场,扎染等工厂。也上到三千多米的深山中,走访牧民。亲身上山在走访,体验牧民的不易。车程一个多小时,山路弯弯曲曲,树木重峦叠嶂。越是往山上走气温越低,这山上也真是应了那句话“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手机也没有了信号。遇到的第一个牧民爷爷,他正在放牛,牛儿悠然吃草,牧民爷爷坐在路坎上看着牛儿。小队了解到,在这寒冷的山上,牧民们在早上七点就要早早出发,背着一点食物当作午饭,到了下午四五点才回家。尽管这样生活很艰苦,也没有抱怨过生活。自从儿子在政府帮扶下贷款购买几只牲口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壮大,拥有上百只牛羊,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告别大爷,小队顺着牛羊的足迹,寻找到了两位牧民大娘和一个大叔,从她们口中得知,她们是几家一起放牧的,相互帮扶,提高了放牧的效率。从此次上山,了解到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给基层群众带去了极大帮助,不光在一定程度改善他们的生活,还提高他们的见识和思维。
告别——盛大的告别,深切的期盼再次相见
往往精彩的时间都是短暂的,转瞬就到了支教的最后一天。在暖阳里,在红旗下,全校师生与量教有为团队行告别总体仪式,除了这次告别仪式,团队里的各科老师在班级里与学生不舍的告别,仅仅10天的相处,却也生出了良师益友之情,学生们送上糖果,送上石膏娃娃,为团队送行。浓浓的是不舍之情,满满的都是下次相见的期盼。中国计量大学青年学子也期待着和他们的下一次见面。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强大,贫富差距没有那么明显,在这可为的云滇,量教也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