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年“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寻访胡杨人物,传承胡杨精神”团队成员时梦雨、郭龙辉、傅钰洁、肖宜佳于6月25日上午抵达了十一团五连的党群服务中心,来探访我们塔大的胡杨校友—刘秋坡和黄松前辈。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激励各青年学子在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我们找到了刘秋坡和黄松前辈进行了深刻的采访,我们不禁透过他们细腻的叙述真真切切的走近了他们的生活。
“我源于河南,当时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我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一毕业就报名来了新疆,毕业于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刘秋坡前辈—他有着军人特有的气质,庄重而冷峻,沉着而内敛,一头短发,配上他那种充满中国军人特色的国字脸,显得干净而利索,两条浓重的眉毛彰显着他时刻准备上战场的勇气。他渐渐敞开心扉,与我们讲述着他的过去。
“我在基层工作13年了。2012年毕业,毕业在基层单位做技术员,做与本专业的相关的植物保护工作,棉花、红枣地病毒害防治,将传统的病毒害知识与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给人民群众,让防治更加系统法。从副连长到连长再到书记,可以说是万年不朽的坚定信仰,胡杨精神,以及我对本专业的高度热爱让我一直坚持努力并将继续发扬到现在。”
农业生产方面,他给老百姓解决实事,还经常通过日常的学习、查阅资料、询问导师和传授经验,给老百姓解决疑难问题。每次收到了满意的结果,他就会收获到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谁家有困难就去解决,谁家红枣地有问题就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他一边回忆着,一边神情丰富的给我们比划着,他说:
“我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离不开我的老师们,尤其是杨教授。老师一般都很忙,但是在打电话咨询的时候会热心的并且第一时间给出答复。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学业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毋庸置疑,他们是我的领路人!”刘秋坡前辈慢慢的走着,我们的目及之处即是他。他家处新疆,很早就来到这边读书,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国家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他也大力支持青少年留疆开拓这片富饶的土地。
刘秋坡前辈就是胡杨精神的继承者,他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发扬了“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他在基层一线非常艰苦,也正如塔大学子在基层像胡杨一样坚韧不拔。他的人生故事对我们未涉社的大学生们来说,就是活脱脱的榜样,我们应艰苦奋斗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接精神火炬,用奋斗之光点燃青春,点燃时代!
黄松,四川籍贯,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毕业。这一位从小待在新疆的人,见证了新疆的飞速发展。五连的房屋建筑肉眼可见的翻新,周边的环境逐渐向荣,人口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疆深造,交通便捷开始逐通火车等等……毕业以后他就一直扎根边疆,传承胡杨精神。他说:“我遇到过最深刻的事情是当时五连中的百姓,当时的社会情况稍显严峻,有生重病卧床不起的,有肾衰的,有正在经历化疗的人们,我们的心揪起来了一般,整个团一起慰问他们,物质上给予需要的医资物料等,精神上给予他们关照和爱护。五连的百姓他们生活非常不易,作为那段时间的见证人我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而我,也在尽我所能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感谢我的老领导和我的师傅,他们给了我最专业的农业生产引导,也是我工作方面的启蒙老师,他们也是践行胡杨精神的带头人其中之一,我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他们毫无疑问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对我的思想建设和工作能力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我非常的支持年轻人大力继承和发扬胡杨精神,我们就做好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祖国边疆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一个军人,看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一条短信,发的是祝福。护国为家,青春无悔!传承胡杨精神,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