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DOREMI后浪志愿团队于8.1-8.5在甘孜州九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
我是此次志愿活动中的成员之一,杨熠婧,很荣幸分享本次下乡活动的心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向下扎根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需要我们摒弃已习惯的美好幸福与安定,去了解、感受、融入不一样风俗文化,不一样的诗和远方。
我们跨越了五百公里的路途来到了甘孜州九龙县,乘坐大巴车来的路上,偶遇泥石流与山体滑坡,这是我们在以往的生活中从不曾设想及遇见的,会有疑惑,会有紧张,更会有害怕,但仍怀着一颗热忱而又单纯的心,用最纯粹的目光来欣赏这九龙的无限好风光。
当我远离城市鸣笛的喧嚣,踏上这宁静的乡村土地,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体会到的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淳朴、真挚,身处广袤的田野之中,耳边萦绕的是鸟语,鼻尖飘过的是花香。黄土地上的百姓,肩挑生活,手牵未来,以那份深深的耕读精神去面对生活磨难。无数个白天黑夜,在大地上洒下辛勤的汗水,滋养了稻谷,润育了牛羊,收获了硕果,她们脸上洋溢的满足与淳朴,又如何不让人为之动容。即使生活条件可能不如城市中雍容丰富,但也知足常乐,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女创造出最好的生活,这是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这种感触如春风,润物无声。
到达后的第一天,我们去到了当地的敬老院,提着整整43箱牛奶,充满善意的去给予老人呵护与关怀。老人们散坐在各自的门前,在休息,在发呆,在聊天......我们与他们热情地打招呼、诉家常,与想象中充满警惕地老人不同,他们好似很愿意与我们接触,毫无防备心的,很喜欢与年轻的活力交谈。我们为他们带来的提前排练好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在水一方》,在我们演唱的过程中,一位叔叔全程跟着我们一同演唱,他是一位退伍的老兵,弯曲的背脊仍挡不住他爱国爱党的雄心,一位奶奶也激动地握住我们的双手,“再来一首...真好听...再来一首吧。”我们感动,他们欢喜。在后续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年轻时的经历,看着这些年迈的老人,有些无法开口说话,有些无法听到世界美妙的声音,更有些几乎神志不清,她们的子女外出工作或是不在人间,让我们留下了泪水。敬老院的老人们选择这里,一人自说自话,在孤独终老去,他们多么希望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多来陪伴她们的晚年,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是真的为时已晚。
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为三-六年级的孩子们上了音乐公开课,他们能歌善舞,才艺惊喜不断。在课堂上,我们教会了他们柯达伊手势,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的知识来理解音乐,运用丰富的手势舞蹈让他们感受音乐。课程的最后,我们与孩子们一同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他们手握红旗,眼神坚定,跟着音乐肆意歌唱、舞动。青春,如艳阳下百卉之萌动,如星火汇聚成希望和力量,看着年少而又勇敢的新一代,我们也感慨万千。
回首三下乡的路途与经历,那份深深的体验和感动,烙印在我的心中,感激、敬仰、收获,是我对三下乡经历最深切的感悟,我愿将这份责任、理解、热爱,华为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行为的准则,用我认为正确的方式默默的贡献着、改变着这个世界。尽管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经历,但我愿意,因为我知道,这便是三下乡的意义,便是生活的意义。
图为后浪志愿团队与康复村老人合影。 四川师范大学 杨熠婧 提供
图为后浪志愿团队与青少年音乐培训机构合影。 四川师范大学 杨熠婧 提供
通讯员:杨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