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艾闻佳)为了深入了解起源于江永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的相关文创产业发展,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的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山书语,道伊之声”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南省江永县永明外滩的“女书手信”文创店开展暑期调研活动。
七月的湖南骄阳似火,初次来到“女书手信”文创店,却能够感受到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幽静氛围。这家门头精致、富有设计感的女书文创店位于江永县的母亲河——永明河畔。盛夏时分,河岸边的芦苇随着微风飘荡,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前那创造了女书的先人也正是一边在浦尾村的芦苇荡中劳作,一边创作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人存在的文字:女书。
图为团队成员在“女书手信”文创店前合影 通讯员 艾闻佳 供图
以水墨为桥梁,连结起现代人与女书文字
来到”女书手信“,团队成员兴致勃勃地与店员学习起女书文字的写作方法。根据店员的引导,成员们一笔一划地学习着如何将”状如柳叶,坚韧不拔”的女书文字在自己的笔下重现出来,并在扇子上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祝福语。
图为店员正在示例如何誊写女书 通讯员 艾闻佳 供图
根据店员所述,她平时酷爱练习女书,经常在闲暇时刻坐在书桌前,用这古老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随着女书文化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来到这里进行女书学习的年轻人也随之增多。在他们之中,有参加工作的成年人、还在读书的中学生,甚至是在动画片中了解到女书的儿童。在最初,女书是劳苦的劳动妇女们用石炭和木棍在沙地上写下、抑或是经由她们灵巧的双手在粗布上所绣下的文字。时代不断变迁,如今的人们开始用水墨的方法来学习女书写作,对于这些日常陷于工作或学业的忙碌之中的现代人来说,学习女书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深刻的洗涤。
通过水墨,人们与千百年前的女书使用者们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对话,领悟到这种古老文字的独特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文创店员一同绘制的女书扇 通讯员 艾闻 佳供图
在与“女书手信”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团队就推动江永县女书文创产业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非遗文化传承始终是重中之重,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在“深化中国文化基因研究阐述”的任务要求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新的政策支持。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深刻融入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构建广泛、深厚的文化认同也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