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啸宇)2024年7月29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徽风新安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积极响应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与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远赴黄山,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志愿服务,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乡镇行政人员合影)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的门雪书院,同学们聆听了来自程剑峰老先生关于传承新安医学、发扬中医文化的讲学,作为沛隆堂程氏医学第八代传人、程门雪学术传承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医学)传承人,程老先生坚持在线上、线下创办“问道新安”经方传承班,配合新安医学“五进工程”,义务将新安医学传承传播至每个角落。同时还在程派伤寒特色诊疗等方面积极创新,着力提升新安医学在当代的影响力和实用性。
程老先生指出新安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年轻的中医学子应深入学习挖掘新安医学经典名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推动经典名方和道地药材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新安医学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带动地区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程剑峰老先生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门雪书院)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程老先生讲学)
随后,实践团前往黄山市徽州区洽舍镇洽舍村,开展了义诊与调研活动。在乡镇府内,实践团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包括中医诊断、健康咨询、推拿按摩、测量血压等,实践团的成员们还为村民们带来了自制的中药香囊,同时,他们还对村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为后续的健康调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在洽舍村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与村民的亲切交流,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进行推拿服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测量血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送上香囊)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讲解中药香囊的相关知识)
然后,实践团来到了当地知名的洪通茶业,开展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深度调研与讨论。洪通茶业作为当地茶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在茶叶生产、加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更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团与洪通茶业的优秀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
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包括如何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通过产业链整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等。
实践团成员积极提问,就乡村振兴中的难点问题与企业家进行了探讨。双方就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出了许多有益的火花。洪通茶业的负责人表示,非常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企业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家的交流座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家的交流座谈)

(图为洪通茶业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实践团参观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这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徽州传统新安医学、徽墨制作、徽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们对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也对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思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门外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摩学习徽派建筑的木结构营造工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体验板凳龙传统舞蹈)
安徽中医药大学徽风新安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黄山市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奉献乡村的决心,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安徽中医药大学将继续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为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通讯员 汪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