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30日奔赴琥珀村,开启了以“青春建功新时代,科技助力乡村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伊始,团队即与村委会举行工作对接会。会上,村委干部与师生团队一致强调,此次实践意义深远,既是传承计信学院“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更是青年学子投身强国建设的一次生动创新。在村委书记引领下,团队深入乡村历史博物馆,重温奋斗历程。

图片为村委书记与团队成员开会的现场。通讯员陈红妹摄
实践核心聚焦教育帮扶。招生现场气氛热烈,村民热情高涨。招生结束后,团队随即召开家长会,队长介绍了科普启蒙VR课程,并着重强调学生安全,明确各方责任。为确保实践全程规范有序,团队进一步与场地提供方及小学校长深入沟通,在安全防护、卫生管理、课堂纪律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为后续活动筑牢安全基石。
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全人。不仅有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审美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教授英语、化学、音乐,正是从不同维度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弥补应试教育可能带来的单一性。

图为英语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现场。 通讯员陈红妹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校地协同育人走深走实,7月3日,计信学院党委书记 率队赴岳西县琥珀村支教点走访调研,看望慰问支教队员,并与当地政府、学校共商教育帮扶长效机制。
锚定合作方向,共绘育人蓝图
学院领导一行抵达琥珀村,首先深入课堂观摩教学。在VR体验区,孩子们佩戴设备“云游”芜湖烈士纪念馆,全息投影的烈士雕像与历史场景引发阵阵惊叹。三年级学生紧盯虚拟展柜中的革命文物,轻声说:“原来纪念馆里面有这么多故事......”老师全程陪同讲解,手把手教,将科技体验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
随即,学院领导与小学校长、村主任及实践团队展开工作交流。校方肯定课程趣味性,提出课程不要太过超纲的需求,要基于山区孩子的水平来;孩子们也有多次参加我们学校的彩虹e教活动,在会上表达了我们的课程带来了事业的扩展。校领导在座谈会上强调,支教工作要“立足基层需求、发挥高校优势”,要求团队以“精准化、长效化”为原则,深化与当地学校和政府的协作:一是建立常态化教学研讨机制,邀请当地校老师为支教课程提供专业指导;二是对接地方红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课堂。当地小学校长对支教成果表示肯定,并提出“分龄分层”教学建议,希望队员们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细化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计。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与当地村委会书记及主任的开会现场。通讯员陈红妹 摄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调研期间,双方共同参观琥珀村史馆,通过珍贵史料感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在大别山革命遗址,一行人重温先烈事迹,校领导指出:“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要在乡村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种子。”次日,支教团队践行这一要求,开展“党史”特色课程。党史课上,队员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组织团队拓展,党史教育环节则通过互动宣讲、影像展播等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党的百年征程,重点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功勋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报国情怀,激发孩子们“强国有我”的志向。
此次视察为支教工作指明方向。团队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校地双方要求,以“课程提质”和“资源互通”为抓手,打造“带不走的思政课堂”,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