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模拟法庭进乡村,宁大学子用“沉浸式普法”守护“小候鸟”

        7月8日清晨,蛟川街道迎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教室里,2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埋头填写问卷,稚嫩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宁波大学法学院“法律大篷车”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蹲在课桌旁,逐字逐句帮低龄孩子解释“你是否见过同学被起侮辱性绰号”等问题——这场专为“小候鸟”们定制的“法治护航成长,拒绝校园霸凌”主题教育,在晨光中拉开了序幕。
        “佩奇为什么躲在树后哭呀?”当《小猪佩奇》改编的动画短片播放到主角被同伴抢走玩具时,志愿者叶艺的提问立刻引起一片小手森林。“因为他们抢东西!”“还给她取难听的外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里,藏着对校园欺凌最直观的感知。

图为孩子们与志愿者共同学习法律知识。王筱涵 供图

        这场90分钟的课程,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在“校园霸凌是什么"的互动环节,大学生们设计了填空游戏:“故意打别人是___”“给同学取难听的外号是___”,三年级的李同学抢着回答:“是欺负人!是霸凌!”当志愿者揭晓“语言嘲笑也属于欺凌”时,孩子们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小朋友们知道吗?《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写着,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被欺负的权利。”志愿者举起图文并茂的法条卡片,邀请孩子们轮流朗读。三年级的王同学奶声奶气却格外认真,读完后悄悄问:“那被欺负时,是不是可以告诉法官叔叔?”这个问题,为接下来的模拟法庭埋下了伏笔。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张同学敲响的木槌声,一场由孩子们主导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始。这个还原校园纠纷的案件里,有人扮演被起侮辱性绰号的原告,有人化身辩护律师,连证人陈述时都记得说“我保证所说都是实话”,扮演得惟妙惟肖。

图为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开展模拟法庭演练。武亚楠 供图

        “被告同学,你承认经常嘲笑原告吗?”担任原告律师的陈同学虽然有些紧张,却认真念完了台词。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一旁轻声提示流程,网格长周洁则用手机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投入瞬间。当“审判长”庄严宣布“语言霸凌违法,需公开道歉”时,台下响起自发的掌声。

图为团队成员与迎周村孩子们合影。武亚楠 供图

        “以前觉得打人才是错,现在知道骂人也不行。”10岁的陈同学在复盘时说。她的母亲马女士站在教室后排,看着女儿主动举手分享感受,眼眶有些湿润:“我们打工忙,很少跟孩子讲这些。今天她回家说‘妈妈,有人欺负我可以报警’,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这场活动背后,是“高校-社区-家庭”协同育人的精心设计。宁波大学法学院提前三个月打磨课程,将《反霸凌手册》改编成漫画;迎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准备了卡通法槌、角色徽章等教具;网格员们则计划建立“法治观察员”制度,定期回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最珍贵的不是教会一个法条,而是让孩子觉得法律能保护自己。”团队队长叶艺说。活动结束时发放的手册上,24小时法律咨询二维码格外醒目——这是宁波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小候鸟”们开通的绿色通道。走出实践站时,阳光穿过树叶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周洁看着手中的问卷统计,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大大提升高。她说:“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乡村孩子敢向霸凌说‘不’的勇气。”

图为团队与孩子们集体合影。武亚楠 供图

        在蛟川街道,这样的法治微光正在汇聚。当高校的专业力量扎根社区土壤,当课堂里的欢声笑语变成成长的铠甲,乡村孩子们的暑假,正被注入更坚实的安全感。
    作者:叶艺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浙江工商大学溯能科技潮实践团队:暑期走访多家企业,洞察科技创
  • 重理工科研团队“三下乡”:光纤光谱技术赋能酿酒产业智能化升级
  • 电亮安全之光,守护成长之路:重理工学子传知识伴成长
  • 螺丝刀下的初心:“行走的微党课”在社区绽放为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