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实践团赴天池能源将二矿 以实践行动诠释能源报国担当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露天采矿班“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师生一行,深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二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扎根能源一线、锤炼专业本领、践行报国初心”为导向,在露天采矿现场的研学中,架起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桥梁,让“能源报国”的青春理想在北疆矿区落地生花。
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天池能源将二矿以智能化开采、绿色化发展为特色,是我国露天采矿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实践团抵达后,首站走进矿区智能管控中心,通过实时监控大屏、三维可视化系统,直观了解“采、运、排”全流程的智能调度模式。当看到无人驾驶自卸车按照系统指令精准穿梭于采场时,2022级露天采矿班学生高明感叹:“课本里的‘智能化矿山’不再是抽象概念,这种科技赋能的开采场景,让我对专业未来充满期待。”
在深入采矿现场的实践中,团队沿着采场台阶、爆破作业区、破碎站等关键环节实地研学。企业工程师结合现场设备,详解露天矿穿孔参数设计、爆破振动控制、边坡稳定性监测等核心技术,重点演示了智能爆破监测仪、边坡雷达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实践团成员们手持笔记本,对照《露天采矿学》中的“采装设备选型”“运输系统优化”等知识点,与工程师探讨“极端气候下设备效率提升”“排土场生态修复技术”等实际问题,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能源行业的接力棒终将交到你们手上,既要懂技术,更要扛责任。”在与企业青年技术骨干的座谈会上,将二矿矿长结合自身经历寄语师生。他提到,矿区建设初期,团队为攻克冻土区开采难题,曾连续数月驻守矿场,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西部矿区的开采方案。“能源报国,就是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干得好。”实践团指导教师李老师表示,西安科技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此次实践正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理解“能源安全”的分量,明确青年一代的担当。
实践期间,团队还围绕“露天矿智能化装备推广难点”“矿区复垦植被适应性”等课题开展调研,通过访谈一线工人、收集生产数据,形成多份调研记录。2021级学生张琳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看到排土场上种植的沙棘长出果实,听师傅说‘我们挖煤也要守护绿水青山’,我突然明白,新时代的能源人,既要会开采,更要懂守护。”
此次天池能源将二矿之行,让“北疆青锋”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的紧密关联。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坚定的行业信念,投身能源事业,让青春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据悉,“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是西安科技大学的品牌实践项目,已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深入西部能源企业,通过“一线实践+专题调研+思想引领”的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为能源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