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行踏征途,茶垄千行承厚望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与汝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广袤乡村正经历历史性蝶变。站在新的起点,唯有以产业夯基、人才聚力、生态塑形,方能绘就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蓝图。
本实践团旨在通过即墨区龙泉街道的典型案例,呈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大学生实践团的视角,强调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创新建议。
7月16日清晨,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统一身着印有“山东理工大学”字样的蓝色文化衫,前往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瑞草园生态茶园进行实践活动。
一出火车站,潮湿的海风迎面吹来。实践团的同学们拖着行李,快步走向开往即墨区的中巴车。车上,有人翻看调研问卷,有人检查记录本,还有人小声讨论着待会儿的行程。车窗外的景色从城市高楼渐渐变成郊区的厂房,最后是连片的农田。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在龙泉街道的调研,既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好机会。
图为实践团抵达青岛实景(王跃然摄)
7月16号中午,实践团成功抵达实践地点——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并成功与当地村委书记王孝一对接,在下午的座谈会上,王书记热情洋溢地向实践团介绍了龙泉街道的特色产业以及发展情况:“我们以生态产业为主,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年轻人少的问题”。
图为实践团与王书记座谈会(蔺晓庆摄)
王书记详细解释道:“依托即墨区的区位优势,我们重点发展了茶园生态、度假旅游业等特色农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发展相结合”。
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着王书记的每一句话。同时实践团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等。王书记频频点头:“同学们的想法很有见地,我们确实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思路。”他真诚地表示:“希望你们能深入调研,为我们带来高校的智慧和资源。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会后,王书记亲自带领实践团参观当地产业园区——瑞草园。站在茶叶种植基地前,他自豪地说:“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已经带动周边多户村民增收”,同时也不忘叮嘱:“大家调研时多和村民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这对我们的工作很重要”。站在翠绿的茶园间,王书记轻轻捻起一片嫩芽,语重心长地说:“这一片片茶叶,承载着乡亲们致富的希望。现在产量上来了,但如何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还需要你们年轻人帮我们出谋划策”。夕阳的余晖洒在层层茶垄上,将整个产业园区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图为王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茶园(蔺晓庆摄)
通过王书记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位。从王书记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听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强劲脉搏。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无数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怀揣理想,更要俯下身去,扎根泥土。就让我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故事写在齐鲁大地上,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作者:王苑骅、徐文婧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QQ:391304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