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小风铃”阳光公益团队在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树洞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打破小朋友的沟通障碍,让他们敢于面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助力健康成长。
图一同学正在专心写自己的烦恼 陈喆 供图
活动开始前,团队的美工老师——志愿者李瑞汐和谭瑾楹精心制作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树洞”:用彩色卡纸装饰出树洞的轮廓,搭配绿叶和花朵图案,让这个承载心事的载体既温馨又充满安全感。与此同时,各班班主任聚集在一起,细致商量如何在纸条上做好隐秘标记:既要保证小朋友写下的内容处于“匿名”状态,消除他们的表达顾虑,又能让老师在后续环节中准确对应到每一位同学,为针对性沟通打下基础。
图二两位志愿者制作好了“烦恼树洞”的纸盒 周丹情 供图
活动正式开始后,志愿者老师们引导小朋友们有序参与。拿到纸条的孩子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认真书写,将平日里藏在心里的小烦恼——可能是和同学的小摩擦、学习上的小困惑,或是对家人的小思念——悄悄写在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投进“树洞”里。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情从起初的拘谨逐渐变得放松,“匿名”的形式让他们卸下了心理包袱。
图三同学们正在往树洞里投入烦恼纸条 陈喆 供图
活动结束后,班主任们围坐在一起,仔细阅读每一张纸条。借助提前做好的隐秘标记,老师们快速识别出纸条对应的学生,结合日常观察,梳理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随后,老师们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分别找到相关小朋友,以聊天、做游戏等轻松的方式进行沟通:有的耐心倾听孩子的委屈,有的温柔引导他们化解矛盾,有的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四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写纸条 陈喆 供图
“我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怕被老师批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我有点想他们”、“和同学吵架了,不知道怎么和好”……一张张匿名的纸条承载着孩子们的心事,支教老师们则以耐心为匙,解锁这些成长的困惑,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心灵“解结”。那些匿名的纸条,不仅成为孩子们释放情绪的出口,更在老师的用心回应中“长出了阳光”。通过这样的活动,迎春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关注的温暖,也学会了更坦然地面对内心的情感,为健康成长增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