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7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耕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中联重科智慧农场,聚焦“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现代化”主题,沉浸式调研智慧农业场景,解码科技赋能农业升级的实践路径。
一、智能设备组网,构建农业数字感知体系
步入农场,各类智能终端成为田野里的“科技哨兵”。稻田液位计以激光测距技术,精准捕捉水位变化,抗干扰、免维护的特性适配复杂田间环境;土壤墒情仪依托TDR原理,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与温度,为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智能虫情测报灯自动识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识别率超85%,助力病虫害精准防控。
实践队成员围绕设备功能、技术参数展开调研,通过扫码了解设备智能联动逻辑。从土壤环境到作物生长,从虫害预警到灌溉调控,物联网技术编织起农业生产的“数字感知网”,让传统农田装上“智慧神经”。队员感慨:“科技渗透到农业生产每一环,‘靠天吃饭’正转向‘知天而作’ 。”
二、系统协同作业,重塑农业生产全流程
在农场灌溉区,测控一体化进水闸门与智能一体化阀门协同运行,借助太阳能供电、4G通讯技术,实现灌溉远程精准控制;田间,物联网摄像机与黑光摄像机24小时采集苗情、墒情影像,为农事决策提供可视化依据。
实践队跟踪农业生产流程,见证“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智慧闭环:传感器采集数据,云端平台分析运算,智能设备自动响应。从耕种到管理,从水肥调控到病虫害防治,数字化系统重塑生产流程,让农业效率与精细化水平大幅跃升。队员调研后总结:“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农业生产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三、数智赋能增效,探路农业现代化新范式
调研中,团队聚焦智慧农业的产业价值。农场依托智能系统,可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施肥效率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更通过数据积累助力“芜湖大米”等区域品牌打造。
实践队结合经济学科视角分析,智慧农业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从单环节智能到全流程数智化,从分散种植到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团队梳理“技术-流程-产业”赋能逻辑,探索新质生产力下沉田间的推广路径,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芜湖样本”的观察与思考。
此次实践,“青耕者”团队以科技为锚,解码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从智能设备组网到系统协同,从生产流程重塑到产业模式升级,队员们见证新质生产力如何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调研,让青春智慧融入农业现代化浪潮,助力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