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兰大学子聚焦莫干山:以调研为笔,书写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 “共富答卷”

  “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习总书记的话语为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 年)》也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为深入了解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与作用,7月2日至5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奔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开展了一场以“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深度调研。

e62e3df847fadb3a9ed9011a3e3baf73_202507101042311785067704.png

 

首站探访:莫干山阳光生态园里的青春耕耘

  7月3日上午,实践团来到莫干山阳光生态园。该园由返乡青年俞诗凡于2018年创立,彼时,俞诗凡放弃城市高薪工作,怀揣着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与发展生态农业的理想回到莫干山。她流转了800余亩闲置农田,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打造绿色生态种植区,培育高山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一开始真的很难,乡亲们不理解,资金也紧张,但我坚信生态农业是乡村未来的方向。”俞诗凡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创业初期的艰辛。为打破困局,她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对接科研院校获取技术支持,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如今,生态园不仅实现农产品年产量超200吨,还开发了农耕体验、自然教育等研学项目,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47984eb7669f7b5086e8d3c80cbc9990_20250710104340255214435.png

  实践团在园内看到,智能化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水源,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构建绿色防护屏障。在研学区域,孩子们在青年导师带领下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事劳作。“我们团队现有120人,平均年龄26岁,大多是农业、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大家希望用知识为乡村带来新活力。”俞诗凡介绍,生态园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成为当地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生态农业的典范。

00458d34f4b870dc6158f5178d0508f1_20250710104428704259140.png

创意汇聚:木芽创客空间激发乡村活力

  同日,实践团踏入木芽创客空间。这一由莫干山镇政府搭建的创业平台,自2019年9月成立以来,已吸引三十余个青年创业团队入驻,而其中不少团队的核心方向,正与乡村民宿产业及民宿管家队伍建设紧密相连,成为“青年入乡”浪潮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1e765472babcf4a00878955722e98fce_20250710104507827085769.png

  据空间负责人介绍,为降低青年入乡创业门槛,木芽创客空间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政策对接、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支持。这些便利条件,尤其吸引了一批怀揣乡村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带着对民宿行业的新理解,将“民宿管家”这一角色从传统的“服务者”升级为“乡村体验设计师”。有的团队开发了民宿管家培训体系,结合在地文化定制服务课程,让管家不仅能提供贴心服务,更能成为乡村故事的讲述者;有的则聚焦“青年入乡+民宿运营”模式,组织入乡青年担任特色民宿的管家,用年轻化的创意设计亲子农耕体验、非遗手作工坊等活动,让民宿成为连接城市游客与乡村生活的纽带。

  目前,空间内已有十余个项目实现盈利,其中过半与民宿产业链相关,不仅带动了近200人就业(含数十名专业民宿管家),更通过青年入乡带来的新理念,让乡村民宿摆脱了同质化竞争,焕发出独特的文化活力。木芽创客空间,正以创意为媒,让青年入乡的热情与民宿管家的专业服务碰撞出火花,成为乡村人才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孵化器”。

3cc68b83c9c80d5b293928cbbc81e362_20250710104612818191014.png

展馆研习:解码乡村振兴的莫干山实践

  7月4日,实践团走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实践馆。馆内,丰富多样的实物展品、互动装置和数据可视化展示,全面呈现了莫干山镇从“矿山经济”到“生态经济”、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转型。其中,“青年力量”板块格外引人注目。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莫干山镇吸引民宿设计、品牌运营和文化创意等优质团队入驻56个,挖掘格里恩咖啡、青筠体育等青创新业态项目61个,累计吸引青年返乡人才超3000人,带动村集体增收超600万元。实践团成员仔细观看“青年入乡故事墙”,了解到众多青年运用知识与创意改变乡村的鲜活案例,深刻领悟到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青年与乡村是相互成就的,乡村为青年提供舞台,青年为乡村带来希望。”一位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aceff6b6583bd1070c165055aa32563b_20250710104705387691389.png

乡村新貌:仙潭村的青年治理实践

  近年来,随着“青年入乡”浪潮的涌动,仙潭村的治理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这个曾以传统农耕为主的村落,如今因一批返乡青年的加入,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新气象,青年力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实践团采访了村干部郎萍。作为土生土长的仙潭村人,郎萍年轻时曾在外打拼,2014年看到家乡发展机遇后毅然返乡,凭借开阔的视野和务实的作风在2019年当选村干部。“青年对乡村的感情藏在细节里,更要让他们成为治理的主角。”这是郎萍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牵头成立 “仙潭青年议事会”,吸纳20余名像她一样的返乡女青年、创业青年加入,把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微网格”理念引入乡村,将全村划分为8个青年责任区,负责收集邻里诉求、协调矛盾纠纷。

aa9149ecbad060f12ff6518e9e1997a5_202507101047292057120839.png

  在这群青年干部的推动下,仙潭村变了模样:返乡女青年们发挥细腻优势,组织“婆媳茶话会”化解家庭小摩擦,牵头整理村史故事编成《仙潭记忆》手册;创业青年们则带着市场思维,推动闲置农房改造为研学基地,联动木芽创客空间引入设计资源,让老村屋长出“乡村会客厅”“非遗工作室”。如今,仙潭村的青年治理实践不仅让村风更和谐,更让越来越多在外的年轻人看到“留在家乡也能闯天地”,形成了“青年治村、村聚青年”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治理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

总结展望: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未来

cd49fd793741ce381a15d81b7e8c9168_202507101047511353304718.png

  此次调研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到青年入乡在莫干山镇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从产业发展到文化传承,从创意创新到乡村治理,青年们正以蓬勃朝气和专业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莫干山镇的成功经验带回校园,深入研究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以青春视角解读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未来,期待有更多青年响应号召,投身乡村建设,在广袤田野上书写青春华章,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高度,实现乡村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作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    来源: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山海展农韵,闽台汇新篇丨福建商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扎根纺织产业,赋能地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溯源百廿承烛光”社会实践队 | 一校三地
  • 三下乡实践行:探秘武汉高铁训练段电务实训场,触摸高铁信号安全
  • 提灯云端锤炼自我 躬身担当行知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