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扬州大学筑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城乡水韵差异,寻生态共融之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瓜洲泵站

7月7日,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城乡水韵差异,寻生态共融之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扬州瓜洲泵站,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泵站管理人员、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等方式,系统探究大型水利设施在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

到达地方后,远远望去,便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所惊叹——它将唐代建筑的古朴韵味与现代工程的简约大气巧妙融合,既彰显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又散发着时代科技的活力。作为扬州市城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170m³/s的装机总容量更是直观展现了工程的“硬核”实力。

进入泵站区域前,我们先走过了水文化科普公园。园内展示的扬州市区水系图,清晰勾勒出城市水网的脉络;陈列的历代水利设备模型,生动呈现了从传统工具到现代机械的更迭进步,让我们对区域水利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初步认识。
走进泵站内部,工作人员首先带领我们观看了泵站专题宣传片,几分钟的影像,清晰展现了瓜洲泵站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运行的全过程,生动呈现了其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还了解到,泵站自竣工以来,除了在汛期发挥显著的防洪排涝作用外,在非汛期还承担起促进城市水体有序流动的新功能,通过科学调控让水循环更加活跃,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生态环境。

紧接着,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瓜洲泵站的工作原理。他带领我们移步至设备间,让我们直观地观察到了瓜洲泵站的工作程序。为了让我们更能理解设备是如何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人员又结合示意图和模型,有条不紊地讲解起来。站区布局规整,现代化泵房矗立江边,巨大的抽水泵组通过地下涵管与长江水系相连。

参观完设备间后,我们登上了泵站顶层。凭栏远眺,辽阔的江景尽收眼底:江水奔腾东去,与天际线连成一片,江面上货轮缓缓驶过,岸边芦苇随风摇曳。脚下的泵站如同一位沉稳的守护者,将滔滔江水的能量转化为守护城乡安澜的动力,这种“动”与“静”的交织,让我们对水利工程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走出泵站,回望这座矗立江边的水利枢纽,它不仅是钢筋水泥筑成的工程,更是科技与生态共生的见证。我们“探城乡水韵差异,寻生态共融之路”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五人深刻体会到,城乡水韵的差异,从来不只是自然禀赋的分野,更在于人类如何以智慧平衡发展与保护。瓜洲泵站用“硬核”技术守护江河安澜,以“柔软”匠心呵护生态平衡,为“生态共融”写下了生动注脚。而这份实践中收获的认知,终将化作新一代青年守护碧水清波的行动力,让城乡水脉在和谐共生中流淌向更远的未来。
    作者:邢希贝    来源:邢希贝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渔你同行·助学筑梦”:广东海洋大学团队深入渔乡传递国家资助
  • 青春宣讲团点燃精神火炬:“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青春接力
  • 中国矿业大学携手石碶社区,共推“拆窗破网”行动,强化老年居民
  • 红韵临渭映初心,青春筑梦振兴路——西安理工大学“智”红“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