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与文化自信,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韵小喇叭”于7月7日走进濉溪县青少年宫,开展为期两周的“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来自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精心设计课程,为六十余名孩子们送上了一份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暑期大礼包”。
本次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安排合理有序。活动规划紧扣“七彩假期”主题,在为期两周的日程里,分上、下午时段,密集安排了涵盖法治安全、人文艺术、科普实践、心理健康等多领域的精品课程。
一、法治启航:筑牢成长防护墙
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其专业核心优势,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精心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成长防护墙。团队创新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开设了如《“法不向不法低头”——拒绝校园霸凌》、《防诈骗拐卖安全指南》等特色课程。课堂上,志愿者们模拟真实的校园纠纷场景,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如何有效留存证据、保护自身权益,让法律知识在模拟体验中变得触手可及。“沉浸式角色体验”是另一大亮点,“自信小律师”法庭辩论环节让孩子们在模拟控辩交锋中亲身体验司法程序的严谨与公正,深化对法律规则的理解。更富创意的是“法治与艺术的融合”:结合“金话筒”主持训练,志愿者们引导学员们自编自导普法情景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孩子们全情投入,最终在青少年宫剧场成功公演,将法治精神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给更多同龄人。
二、多元探索:激活思维创造力
活动进入第二周,重心转向“跨学科素养的培育与思维创造力的激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探索世界的新窗口。在“科学启蒙”的“十万个为什么科普讲堂”里,志愿者们用神奇的彩虹生成实验,将深奥的光学原理化为直观的视觉盛宴,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心理赋能课程“心灵彩虹桥”则通过轻松有趣的“压力气球”等游戏,引导孩子们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疏导焦虑的方法,为心灵健康成长铺设桥梁。绿色环保理念在“环保之旅”实践课上落地生根,学员们利用废旧报纸等材料,亲手制作分类垃圾桶模型,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艺术表达的天地同样精彩纷呈,“纸的艺术”剪纸工坊里,孩子们巧手翻飞,将法治主题融入传统剪纸艺术,创作出的精美窗花装点了教室长廊,法治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美的诠释与传播。这些多元化的课程,全方位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文化扎根:传承中华智慧脉
深植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本次“七彩假期”活动的重要维度。志愿者们精心设计课程,深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在《藏在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智慧》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习节日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人文精神,更通过排练中秋诗词吟诵等实践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节俗的魅力与先民智慧。孝道与感恩教育通过创新的“父母角色体验”环节生动展开,设置家务计时挑战等任务,让孩子们短暂“变身”为“父母”,在身体力行的付出中真切体会到亲情的无私与辛劳,深化对家庭责任的理解。地理溯源课程则借助“中国省份知识竞赛”等趣味形式,运用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熟悉祖国的壮丽山河与地域文化,建立起对“家国”概念的具象认知和深厚情感,让爱国情怀根植于心。
四、课业相伴:精准护航学习路
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孩子们假期“学玩结合”、全面发展,“法韵小喇叭”团队创新性地实施了“精准护航”课业辅导计划。每日设置黄金辅导时段(上午10:20-11:20;下午16:20-17:20),志愿者们根据学员年级和学科需求,提供固定、分级的个性化作业辅导,确保假期学业不放松。辅导并非简单答疑,更注重学科知识与活动主题的深度融合。孩子们的暑假作业完成率很高,真正实现了兴趣培养与学业进步的完美平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赞誉。

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在本次活动中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与责任感。通过内容翔实、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他们不仅为濉溪县的青少年带去了知识、欢乐与陪伴,更将法治的种子、文化的养料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次“七彩假期”活动不仅是大学生实践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更是校地合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成功实践,为孩子们留下了一段色彩斑斓、收获满满的暑期记忆。在“法护成长”与“趣味教育”的双重关怀下,濉溪县青少年宫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真正安全、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七彩假期”。此次活动是高校专业力量服务地方、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典范,其创新模式和显著成效,为“七彩假期”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