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途践行觅初心,薪火相传担使命——华北电力大学学子六地接力寻访红色印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落实“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和经管系的6名同学组成了实践队,实地游览各自家乡的红色文化旧址,开展了以“红途践行,薪火相传”为主题的红色寻访接力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革命旧址、学习红色人物经历、记录红色故事,深刻体悟党的光辉历程和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励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7月25日,湖北武汉的成员走访了位于楚望台遗址公园的武昌起义门。走进武昌起义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古城楼,青灰色的砖墙显得厚重而沧桑,城门附近的石碑上,镌刻着起义经过的简略记载。这里是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地之一,当年革命军就是从这里攻入武昌城,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沿着台阶登上城楼,可以看到复建的城墙和炮台。城墙上至今保留着一些弹痕,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走进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起义时的老照片、武器和革命者的手稿。一张泛黄的布告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起义成功后发布的《鄂军政府宣言》,宣告了革命的开始。而如今,站在起义门前,指尖抚过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斑驳痕迹,仿佛仍能触摸到百年前革命先辈们滚烫的理想。枪声已远,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未褪色。它始终提醒着我们,今日的安宁来之不易,当以青春之我传承红色基因,在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与荣光。

  

  7月27日,云南昆明的成员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探寻并学习联大精神。步入校门,一间间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课桌与一尘不染的讲台,无不彰显着当年联大师生的教学风貌。再向里走,便是为闻一多先生所立的衣冠冢,冢前摆满了鲜花,众人诉说着对先生的思念,更缅怀着像闻一多先生这样坚守真理、一心为国的无数知识分子。衣冠冢后方是一座展厅,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中,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红色往事。作为一所诞生于烽火中的学校,西南联大不仅保存了抗战时期的科研力量,更培养了大批国之栋梁。旧址尽头,便是如今的云南师范大学,往日的平房变成了高大宽敞的教学楼,西南联大的精神仍然在新时代的中国延续传承。我们也应追随先辈的足迹,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严谨治学,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7月28日,湖南益阳的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站在故居前,望着那泥砖青瓦的“凹”字形建筑,很难想象这里走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领袖。走进屋内,陈设简朴,堂屋里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板床、油灯等旧物,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岁月。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毛主席的生活印记,让人感受到他从这里出发,胸怀天下、探寻真理的伟大抱负。故居前的水塘清澈见底,屋后青山郁郁葱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少年毛泽东在此度过的时光,或许他曾在塘边嬉戏,在山间漫步,在屋内苦读。正是这片土地的滋养,赋予了他质朴的情怀与远大的志向。参观完毕,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主席从韶山走向全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我辈青年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7月29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的成员参观了库尔勒民俗文化馆,开启一场历史探寻之旅。踏入展厅,“艰苦奋斗 和衷共济”“当家作主站起来”等单元依次铺陈。巴州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东西和南北量大长度达800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陈列的史料、旧物,诉说着往昔。目光被“奔赴新疆的建设者”展区吸引,屏幕里的故事、老物件,见证着先辈们的奉献。那一幅幅黑白照片,定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家园的瞬间,旧电话、电视机等展品,还原岁月场景。“南疆铁路开通”主题展陈尤为生动,绿皮火车模型搭配各族群众欢庆的蜡像,重现通车的喜悦时刻,仿佛能听见当年的欢呼。继续深入,“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成立”等内容,展现巴州发展进程里的重要节点。从水利工程建设到石油大会战,先辈们的拼搏,铸就今日巴州的发展根基。墙上“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话语,是历史的生动注脚。漫步其间,触摸巴州从过去走来的脉络,先辈们的奋斗身影、团结故事,深深烙印心间。走出博物馆,历史的余温仍在,激励着我们传承这份拼搏与团结,续写新篇。

  

  8月5日,湖南郴州的成员走进黄克诚大将生平业绩陈列馆,透过史料与实物,近距离感受这位开国大将的戎马生涯与坦荡人生。展厅正门的黄克诚铜像庄严肃穆,下方镌刻其卓越事迹,两侧分别是他的自述与杨尚昆的评价。展厅从《探求真理》到《履职军委》,生动展现其革命历程:入党宣誓的高举右手、“湘南暴动”的枪炮声、千里寻党的坚毅、陕北会师的欢呼,皆令人心潮澎湃。数十件珍贵文物静静诉说着他的丰功伟绩。黄克诚生于湖南永兴,历经北伐、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却从未负伤。他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时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结合运动战”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为辽沈战役胜利筑牢后勤根基。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直言“大跃进”失误,即便遭迫害仍坚持真理。复出后以“不怕撕破脸皮”整治党风,退休后定“三不”家规,堪称共产党人楷模。离馆时,“克己奉公英名传世震寰宇,诚心报国战功显赫耀神州”的书法作品,恰是对他一生的最佳诠释。他的伟大、廉洁与忠诚,将永为世人传颂。

  

  8月9日,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成员踏入安徽省马鞍山市濮塘烈士陵园,开启红色精神探寻之旅。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园区核心,灰白石材历经岁月,“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七个大字熠熠生辉。碑座上的碑文,回溯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里成为新四军活动区域,众多英雄儿女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过往,无声诉说对先烈的崇高敬意。沿步道前行,一侧是烈士墓区,墓碑或刻姓名、或标“无名烈士”,他们中有冲锋的战士,也有敌后抗争的志士,以生命践行信仰;另一侧红军墓区,墓主多是长征或本地革命中,为理想拼搏的红军儿女,有的倒在战斗,有的为护群众牺牲,墓碑铭记奉献。从纪念碑的庄严,到烈士墓、红军墓的各自诉说,濮塘烈士陵园处处传递先烈艰苦奋斗、舍生取义的精神。历史余温沁心,激励我们铭记牺牲、勇担使命,让红色精神如陵园松柏,长春不朽,续写新时代奋进篇章。

  

  这些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红色记忆,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救亡图存到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也让队员们深刻懂得: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作为新时代青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学子们将带着此次寻访的收获,把对家国的热爱融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电力强国、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续写红色故事,让薪火相传的承诺,在青春的奋斗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指导老师:刘子嫣

    来源:周子翔 高尧 杨美伶 赵昶沣 曹恺昕 蔡智浩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