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针语千华”苏绣传承调研团走进苏州中国刺绣艺术馆,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解锁苏绣传承密码,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访苏绣源流,颂绣娘匠心
在讲解员引导下,调研团系统梳理苏绣从商周起源至近代“仿真绣”“乱针绣”的创新脉络。通过艺术长廊的种桑、养蚕、缫丝等传统工艺展示,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苏绣制作的不易。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以其独特的“平、齐、细、密、和、光、顺、匀”八大核心特色著称。讲解员结合展品,详细对比了苏绣与其他三大名绣的差异,使成员们对苏绣的独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步入“大师馆”,镇湖14位刺绣大师的作品更凸显苏绣的艺术价值。成员们驻足绣品前,既感受到“以线为笔、以布为纸”的艺术魅力,更体会到绣娘耗时数月的专注与匠心。“之前只觉得苏绣好看,现在才懂每一针都是匠心的沉淀。”有团员感慨道。从历史脉络到工艺细节,从经典作品到大师故事,调研团读懂了苏绣“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密码——不变的是对技艺的坚守,传承的是对传统的敬畏。
图为“针语千华”调研团听讲解员介绍大师作品。吴琪炫供稿
赏跨界联名,探国潮新章
在《一帧一线》艺术展上,罗小黑与苏绣的跨界合作令人耳目一新。展览以“罗小黑+苏绣”为核心,展示了双面绣《罗小黑战记》经典角色、缂丝“福满元夕”等作品。这些作品将动画角色的灵动与苏绣“平、齐、细、密”的工艺特点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苏绣的精湛技艺,更赋予其现代审美内涵,令调研团成员赞叹不已。
此外,展览推出的刺绣徽章、团扇等联动周边,将传统匠心与潮流设计结合,成为年轻人争相收藏的“文化潮品”。调研团成员表示,“罗小黑+苏绣”的模式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灵感:“传统工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通过与现代IP、潮流元素结合,能让它重新融入生活,焕发新生。”通过文化赋能经济,苏绣正从“非遗保护”迈向“生活化时尚”。
图为与罗小黑联动的缂丝作品“福满元夕”。吴琪炫供稿
执飞针引线,品苏绣神韵
参观完艺术馆后,调研团成员迎来了难得的动手体验环节——亲手尝试苏绣技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分别学习了鱼骨针和滚针两种独特技法。鱼骨针线条呈交叉排列,常用于绣制花朵、叶片尖端平面;滚针则针针相缠、结合紧密,成品线条流畅均匀,不露针迹,工艺水准极高。
面对精细的苏绣艺术,调研团成员屏气凝神,专注体会一针一线间的独特魅力。经过近三个小时的专注投入,成员们才完成了各自的小幅图案刺绣。谈及体验感受,参与成员深有感触:“仅仅完成这样一个小图案就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专业绣娘完成一幅完整作品所需的心血与坚持可想而知。”通过亲身实践,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苏绣技艺蕴含的匠心独运与工匠精神,对坚守传统工艺的绣娘们更添敬意。
图为调研团成员体验苏绣。吴琪炫供稿
承千年绣脉,续青春新篇
图为实践团队在中国刺绣艺术馆合影。吴琪炫供稿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苏绣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活力。成员们不仅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激发了守护非遗的青年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校园宣讲、文创设计等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苏绣。未来,“针语千华”团队将继续探索传统技艺的创新表达,用青春力量助力苏绣走进现代生活。(通讯员卢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