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土特产”产业更是各地激活本土经济的关键。作为“千万工程”的发源地,浙江在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成效显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特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我省“土特产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浙江工商大学学生会与浙江工商大学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组建“土特产”调研实践团,在7月9日-7月25日期间开展浙江省县域特色产业链调查与实践工作。
本次暑期实践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4年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为核心对象,在杭州、宁波、温州、衢州等全省7个地级市,对15条特色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旨在展现浙江省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可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的实践范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
前期,团队189名成员走访33个县域66个村镇,探寻各地乡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总结先进经验,形成88篇调研报告,活动成果获学习强国、中国蓝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曾获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浙江省高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图 1 实践团成员同遂昌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交流会
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农文旅增添发展活力。
文化赋能土特产产业链发展
实践团前往余杭区径山村,调研径山茶产业发展现状,专访相关企业负责人马宽先生和径山村职业经理人周艳女士。调研发现跨产业融合协同是关键举措,通过打造“径灵子”IP、举办“噄茶节”等宣传径山茶文化;积极运用“径山抹茶炒制技艺”“茶筅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增加茶文旅发展亮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整理全产业链模式,针对茶叶等级制度和品牌知名度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的实践经验。
图 2 实践团成员同杭州径山五峰茶业有限公式负责人马宽先生进行访谈
“种植—销售—文旅”
社会实践团也深入余杭区塘栖村,聚焦当地枇杷的成熟产业链展开调研。通过参观村内的文旅研学区域,成员们体验了枇杷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并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地通过举办枇杷文化节,打造枇杷船、采摘园等趣味性种植方式,将枇杷产业与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形成”的融合模式。
三产融合、非遗活化等方面
在金华,实践团以举岩茶为调研重点,访谈采云间茶叶负责人、茶农、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等,对九峰茶园、举岩茶厂、非遗展示馆等地进行考察,了解茶产业全链条运作模式。同时分析了企业在的创新实践,举办“举岩茶文化节”,以等活动吸引游客,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图 3 实践团成员同塘栖村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图 4 实践团成员参观塘栖村文创产品
数字助力产业创新,科技兴农增创收。
解锁数字赋能新模式
调研实践团在遂昌县开展茶产业链全链调研,与农业农村局、乡镇干部及企业专家交流,系统梳理产业成就与挑战;实地探访数字茶业创业园,观摩自动化生产线与无人机应用示范基地;深入湖山乡数字游民社区与阿里云创新中心,,最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建议,搭建高校智力与地方需求的青春桥梁。
图 5 实践团成员同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村支书记进行交流
“技术都市农业型”
在宁波,实践团前往鄞州林惠农场调研番茄产业,通过实地参观数字化大棚、访谈负责人及发放问卷,系统梳理了产业现状。调研发现农场采用的核心模式,以科技强农为核心,运用智能温控、数字大屏精准管理,享有30余种,打造差异化品种;构建全产业链韧性,独立运营种植至销售环节,并探索“商超直供+采摘体验”新业态,尝试社区团购与研学活动的产业链延伸。
图6 实践团成员与水蜜桃种植户访谈并合影
图 7 实践团成员参观果园
图 8 实践团成员体验林惠农场的数字大屏精准管理
依托智能化系统进行奶牛管理
实践团走进杭州市杭江奶牛厂,围绕奶牛全产业链发展进行实践。在钱塘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队员们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重点了解企业在数字化管理、精细化养殖、品牌合作及现实挑战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访谈,成员们掌握了杭江奶牛厂、通过全产业链协同提升产值的经验,也了解到其在深加工技术储备、市场拓展等环节的瓶颈。实践团结合调研信息,整理出有关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细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建议,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附加值发展提供思路。
图 9 实践团成员同钱塘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杭江奶牛厂负责人进行访谈
政企协同助力发展,带动农户促共富。
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体系
在江山,实践团分别对江山的猕猴桃业、蜂业、家禽养殖业进行实践考察。猕猴桃产业以塘源口乡为核心,历经20余年培育出“徐香”主导品种,通过政策扶持与技术升级实现标准化种植,获国家级无公害认证及“浙江名牌产品”称号;蜂业以福赐德、健康蜂业、恒亮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涵盖蜂王浆加工、自动化生产及蜂产品深加工全链条;家禽养殖以温氏畜牧为链主,创新模式,实现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与智能化养殖的生态联动。
图 10 实践团成员同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图 11 实践团成员参观江山健康蜂业有限公司
“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
临安天目山笋业依托“中国竹子之乡”优势,以“一体多支”为结构、“品牌+产地”为支撑,走出特色发展路。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了解到其以竹笋为主业,通过,以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户收益、稳定货源。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走访村民,调研产业链发展概况及民生对产品、政策的满意度。
培训50余名村民成为“农播达人”
温州分队对铁皮石斛、肉鸡等产业链进行调研,探寻产业链发展促进共富实现。肉鸡产业链方面,藤桥食品于2023年联合雅漾村打造“共享直播间”,,并通过头部主播合作,实现年网络零售额2.5亿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企业通过,与藤桥镇400余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农户年均增收10万元。在铁皮石斛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如铁枫堂等通过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实现产乡协同,促进当地产业深层次发展。
图 12 实践团采访瓯酿酒业负责人徐贤孟
图 13 实践团成员参观铁定溜溜石斛种植园
二十余位相关产业负责人或政府工作人员
土特产,富乡村!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已与进行深入访谈,“土特产”调研实践团希望通过深入实践“土特产”产业链发展状况,探索产业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及优化路径;并总结相关经验与思路,旨在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土特产”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思路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 14 实践团径山茶分队合影
图 15 实践团塘栖枇杷分队合影
图 16 实践团钱塘奶牛分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