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忠骨志・青春映山河”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襄阳烈士陵园开展
在建军节这一承载光荣与使命的特殊时期,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精神,以青年视角挖掘红色史料、传承革命精神,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学生于 8 月 1 日至 8 月 3 日前往襄阳烈士陵园,开展以 “岘山忠骨志・青春映山河” 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史料梳理、故事撰写等形式,在探寻革命足迹中厚植家国情怀,助力扩大襄阳红色文化影响力,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使命。
一、实践背景:锚定红色坐标,传承建军精神
襄阳是具有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城市,襄阳烈士陵园作为当地红色文化核心载体与爱国主义教育关键阵地,安葬着无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身的革命烈士,留存着丰富的革命史料与烈士事迹,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活教材”。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 “青年走进红色基地,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号召,本次实践以 “挖掘襄阳本地红色史料、系统梳理革命军人故事” 为核心目标,选定襄阳烈士陵园为实践地点,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跳出书本理论局限,触摸历史真实温度,将革命精神转化为青年成长动力,为襄阳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青春活力。
二、实践开展:实地调研与内容创作同步推进
8月1日至3日,实践活动围绕 “实地探访采集史料 — 同步梳理撰写故事” 的核心逻辑展开,在不同场景的调研中同步完成革命军人故事的素材积累与内容创作,形成 “调研 — 创作” 一体化推进的实践模式:
(一)8月1日:革命烈士纪念馆 —— 挖掘襄阳特工团史料,撰写地下革命故事
本次实践中,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核心参访地,以“襄阳革命历程”为核心,覆盖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关键时期的内容。馆内采用分区陈列模式,通过文字史料、历史图片及实物展品,系统呈现当地革命烈士的抗争事迹与精神风貌。
参观期间,纪念馆清晰的历史脉络梳理的展现,从革命力量萌芽到军民协同抗日,再到解放襄阳战役,各展区衔接紧密,完整勾勒襄阳革命历史轮廓;同时,馆内专设英烈纪念板块,集中展示知名烈士生平,营造庄重的纪念氛围。
此次参观不仅明晰了襄阳革命历史脉络,更凸显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阵地的功能价值 —— 以直观系统的展陈,为红色故事挖掘与红色精神传承筑牢认知基础。
(二)8 月 2 日:国防教育园与烈士纪念广场 —— 结合国防装备与烈士事迹,丰富故事维度
8月2日上午,走进襄阳国防教育园,沿指定路线参观军事装备陈列展区,重点察看中国人民解放军捐赠的战机、坦克等装备模型,通过阅读装备旁附的历史说明牌,了解各类装备的服役背景与国防意义。参观过程中,参访人员依次驻足各装备模型前,结合现场展陈信息,直观感知我国国防装备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园区内国防知识宣传展板,补充了解国防教育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国防意识。此次参访充分发挥了国防教育园的科普与教育功能,以实物展陈与文字解读相结合的方式,为实践活动增添了国防教育维度,助力深化对 “强国强军” 的认知。
当日下午,实践团在烈士纪念广场开展调研。该广场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布局,场内绿植环绕、湖水点缀,整体氛围庄重且静谧。参访人员进入广场后,沿步道有序参观,在绿植与湖水映衬的环境中驻足沉思,通过现场环境感知纪念场所的特殊意义,同时结合前期调研的烈士事迹,开展沉浸式缅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与敬意。此次参访充分发挥了烈士纪念广场的纪念与精神传承功能,以 “环境熏陶 + 沉浸式缅怀” 的形式,强化了实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助力深化对革命先烈精神的感悟与传承。
(三)8月3日:英烈园与革命烈士纪念塔 —— 拜谒烈士墓群,完善烈士个人故事
实践最后一日,学生人员首先沿山路前往英烈园,园内安葬着多位革命烈士墓群,整体环境肃穆。参访人员在墓群间有序行走,驻足拜谒陈龙等烈士之墓,通过墓碑铭文了解烈士基本信息,结合前期梳理的史料,在现场开展追思活动,表达对先烈的敬意。
随后,参访人员前往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矗立园区核心位置,塔身镌刻革命烈士相关标识,整体庄严肃穆。参访人员围绕纪念塔瞻仰,仔细辨认塔身镌刻的烈士信息与烈士浮雕,结合前期调研内容,进一步完善对革命烈士事迹的认知,同时在塔前整理实践资料,梳理本次参访的核心收获。
此次参访以 “实地拜谒 + 信息核验” 的形式,充分发挥英烈园与纪念塔的缅怀纪念功能,强化了实践活动的红色教育属性,助力深化对革命先烈精神的传承与理解。
三、实践收获:在真实调研中深化认知与担当
(一)深化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实地查阅史料、拜谒烈士墓群,直观感受到襄阳革命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从襄阳特工团成员的隐蔽斗争,到陈龙烈士的浴血抗日,每一段真实事迹都让 “爱国主义”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场景与人物行动,实践团通过本次活动直观感知襄阳革命历史的厚重,明晰革命先烈为家国牺牲的具体历程,让爱国主义情怀从理论认知转化为具象情感认同,从而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
(二)明确青年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与方向
本次襄阳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通过多点位实地参访与红色史料梳理,实践团成员认识到青年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以贴近青年的视角挖掘历史细节,让红色故事更易被同龄人接受与理解。后续将推动革命故事在学校、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切实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责任。
此次襄阳烈士陵园实践,是基于真实史料的红色文化探寻之旅。未来,将继续以严谨的态度挖掘更多本地红色资源,用真实的故事传递革命精神,让青春力量助力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李雪菲
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