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赴丹江口开展生态实践 传承南水北调精神

       2025年6月28日,湖北医药学院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A队深入十堰市丹江口市,开展“守护生命之源,青春践行使命”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丹江口大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队员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感悟南水北调工程参与者的奉献担当,以青春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丹江口大坝——回信精神引领守水护水行动
       清晨,实践队抵达丹江口大坝。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水利枢纽工程,历经数十年扩建,如今库容近300亿立方米,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队员们登上坝顶,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
       在工程展示馆内,巨型沙盘与历史影像资料生动还原了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讲解员动情介绍:“每一方混凝土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汗水,每一滴清水都承载着北方的期盼。”队员们驻足凝视,被画面中劳动者挥汗如雨的身影深深打动。
       活动中,队员们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回信中,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需要人人尽责”,并勉励志愿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队员们表示:“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守护一泓清水不仅是技术任务,更是政治责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以行动践行回信精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致敬奉献者,传承精神火炬
       午后,实践队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巨型浮雕墙上,建设者群像栩栩如生,镌刻着十万建设者的姓名与奉献。讲解员介绍,库区34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历程,以及穿黄工程、膨胀土处理等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克,无不彰显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实践队还采访了纪念园工作人员刘师傅,他回忆:“2014年通水时,沿线群众自发庆祝,很多人眼里含着泪。这条渠不仅输送了清水,更连接了南北人民的心。”队员们深受触动,决定将采集的影像资料制作成系列微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清水背后的故事。
       午后,队员们在水源保护宣誓墙前庄严承诺:“从我做起,争当节水护水先锋。”实践队指导教师潘金戈总结:“南水北调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告诉我们,伟大事业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牺牲与奉献。青年一代要接过精神火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担使命。”
实践延伸:从丹江口到校园,让精神持续发光
       据实践队计划,返校后将开展“南水北调精神宣讲会”“节水知识竞赛”等活动,并联合社区开展“节水进家庭”行动。此前,团队已通过“红色微党课”“微慕课”等形式,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小学课堂宣讲党史与工程精神。
       近年来,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生态精神”为初心,先后赴井冈山、红安、长沙等地开展实践,获评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优秀课题奖、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优秀团队”等荣誉。其“学、思、践、悟”的实践模式被多支高校团队借鉴,相关活动获中国青年网、湖北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
       从丹江口大坝的碧波万顷到纪念园的精神丰碑,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以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不仅见证了世纪工程的宏伟壮丽,更触摸到了无数建设者用汗水铸就的精神坐标。正如队员们在宣誓墙上写下的誓言:“守水有责,护水尽责,让南水北调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