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访旧居深巷 念竹风先生 |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溯源百廿承烛光”社会实践队探寻故居里的山大记忆

2025年8月30日,山东大学“溯源百廿承烛光”实践队继探访老舍旧居、齐鲁大学旧址后,专程走进罗竹风先生故居,深挖这位爱国学者与山东大学跨越时空的实践联结。在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实物间,先生以学术为基、以行动为笔,与山大共同书写的校史篇章缓缓铺展,为实践队“探寻校史礼赞百年华章”的主题行程再添厚重注脚。
 
 
故居探微:触摸文人学者的抗战风骨
 
罗竹风先生不仅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宗教学家,更是抗战时期挺身而出的爱国志士,其人生轨迹与山东大学的发展历程、国家的救亡图存事业紧密相连。实践队员怀着崇敬之心踏入故居,院内青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仍透着厚重的历史质感。
 
抗战爆发后,罗竹风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以笔为枪,在艰难环境中撰写大量文章,抨击日寇侵略行径,鼓舞民众抗战士气。期间,他与山东大学部分师生保持密切联系,支持学校师生的抗日爱国活动,助力山东大学在战乱中坚守教育阵地、传承文化火种。“先生用文字唤醒民众,用行动践行爱国,这种‘文以载道、救亡图存’的精神,既是他个人的风骨,也是那个年代山大人群像的缩影。”
 
故居讲解员向队员讲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罗竹风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号召,投笔从戎,毅然回到家乡平度,寻求武装反抗 日本侵略者的道路。回到家乡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的行动基础。“他深知教育和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即便在战火纷飞中,也从未放弃守护文脉的责任。”这一故事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罗竹风先生的爱国情怀,与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高度契合,更与抗战时期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精神一脉相承。
 
 
校史钩沉:串联山大与抗战的红色脉络
 
我们实践队结合校史,梳理了山东大学在抗战时期的历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大学被迫内迁,师生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办学,不仅没有中断教学,更积极组织抗日宣传队、战地服务团,深入前线和后方,开展募捐、救护、宣讲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
 
“罗竹风先生始终与山大师生站在抗日爱国的同一阵线,他的精神是山大校史中宝贵的红色财富。”指导老师指出,抗战时期,无数像罗竹风先生这样的爱国志士与山东大学师生并肩作战,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也为山东大学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实践队成员通过对比罗竹风先生的抗战经历与山大校史中的抗战故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山东大学的校史,不仅是一部教育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爱国奋斗史。从罗竹风先生那学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是新时代山大学子必须传承的精神密码。
 
 
薪火永续:让抗战精神照亮青春征程
 
“此次探访罗竹风故居,让我们在历史现场读懂了校史与抗战的深刻联结。”实践队队长在总结时表示,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抗战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校史和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作为新时代山大学子,我们要以罗竹风先生等先辈为榜样,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让校史荣光永续,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来源: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溯源百廿承烛光”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