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针线穿梭非遗传,巧手织就共富路 ——杭科院师生走访浦江何明园与她的女红共富工坊

    来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 孙丽娇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2025年7月20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村女性力量发展调研队”来到浦江县白马镇利丰村明园女红共富工坊,拜访了这位带领周边乡镇农村妇女用针线实现经济独立与文化传承的“共富领头雁”。

一、从农村妇女到省级非遗传承人
何明园,浦江十字花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浦江何明园刺绣工作室、明园女红共富工坊以及浦江何石塔刺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于1980年出生在白马镇新何村,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婆擅长刺绣,她在耳濡目染中对针线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明园起初自学十字绣,但并不止步于此。为了学习更为精妙的刺绣技艺,她外出寻师学艺,刺绣技法愈发精湛。她的作品《龙凤呈祥》、《浦江紫气东来》、《醉八仙》等荣获国家级奖项,其中《龙凤呈祥》更是运用一公斤黄金与一公斤白银创作而成的。
凭借卓越技艺,何明园先后荣获了浦江县创客之星、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市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优秀技能人才、浙江省文化能人等称号,2018年被评定为浦江十字花非遗传承人。

调研团队与何明园女士深入交流

二、 一针一线,织就共富路
2019年,何明园创办浦江何石塔刺绣有限公司,以刺绣、钩织、编织技术为主,生产包括手鞠球、钩针玩偶、服饰、家居软装、文化创意用品等,产品远销西班牙、美国、瑞士、日本等多个国家。
何明园及其公司以 “普及、传承、创新中华传统女红” 为己任,成立了共富工坊,发展了10多个个工作站点,分布在周边村落。通过承接培训、体验拓展等活动,以技艺带动学员独立创业。
2020年开始,面对疫情冲击,公司创新模式,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增加线上教学模式。这使得宅家的学员同样能够学习最新技艺,来料加工从原来的十几人做到了一百余人,不仅扩大了生产能力,同时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何明园在调研中介绍,工坊累计带动3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她坚信非遗技艺既是文化根脉,也是开启共同富裕的钥匙。

明园共富工坊内部陈设

三、非遗创新,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传统技艺在传承中需要创新与发展,用传统的工艺展现如今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何明园在调研交流中表示。
她不断探索非遗创新之路,2021年,她创作的《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标志绣品》被浦江县档案馆收藏。冬奥期间,何明园创作了冬奥会系列产品,受到了众多顾客的喜爱。爱。
2021年何明园入驻虞宅新光、兰溪聚仁等景区开设分馆,既增加了窗口收益,又吸引更多游客停留驻足,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她的工作室也入选了浙江省个体工商户“浙个好”公共品牌名录。
她告诉调研队员,明园共富工坊联合其他非遗项目,共同研制了很多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包,这些产品不仅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还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联动中,工坊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也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播与普及。通过开展研学课程、非遗体验、手作工坊等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与游客参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何明园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非遗技艺与当代生活的结合点,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的产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政策支持,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浦江县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保障力度,推动非遗传承与县域现代生活和发展相融合。截至目前,浦江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数量居全国县市前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7人。
县财政局参与制定了《浦江县实施“文旅富县”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非遗+旅游” 等融合发展项目,对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20万元。
同时,浦江县还落实《“浦江老师傅”特色人才培育暨技能增富行动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浦江老师傅”培育机制,传承浦江非遗文化,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明园女红共富工坊也是浦江县青年入乡站点,吸引了多位青年设计师和手工艺爱好者入驻,共同参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传统工艺。在工坊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不仅学习了技艺,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收入明显提升。未来,明园女红共富工坊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更多青年力量,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明园女红共富工坊

五、共富路上的巾帼力量
何明园的故事是浦江县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缩影。
何明园表示:“共享、共赢,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我们希望为更多非遗人搭建平台、在做好自身项目的同时寻求更多的跨界合作,带动其他项目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带领更多村民尤其是低收入手工艺女性,共同奔向共同富裕。”在何明园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特别是村里的妇女们。她们在闲暇之余学习刺绣技艺,不仅能补贴家用,更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培训和实践,这些传统手艺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浦江的刺绣作品不仅在本地热销,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订单络绎不绝。这种“非遗+乡村振兴”的模式,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何明园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与担当精神。她们以针线传承文化,以巧手绣出希望,让非遗技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支持与个人努力的双重驱动下,浦江县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何明园一样的巾帼带头人,她们不仅守护了非遗的根脉,更将其转化为致富的源泉。这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实践,正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乡村,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传承文化中激发创新活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