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非遗之旅,文化之魂——淮师学子走进宿州博物馆

马戏飞扬,骄傲埇桥——走进中国马戏之乡
埇桥马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壮大。埇桥区被授予“中国马戏之乡”称号,宿州市成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该板块重点展示我市马戏艺术的发展历史、动物养驯、演员培训、演出市场、演出实景等。 实践团的同学们在这里看到了各种奇妙的动物表演,如狮子、老虎、熊、猴子等,还有惊险刺激的高空走钢丝、空中飞人等。他们不禁为马戏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勇敢精神而赞叹不已。他们也了解到了马戏艺术家们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以及他们对动物的爱护和尊重。“埇桥马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宿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志愿者程薇同学说,“我觉得马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马戏,让这种艺术生生不息。”
花鼓梆子,传统创新——欣赏地方剧种的魅力
花鼓戏和梆子戏是宿州地区最流行的两种地方剧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花鼓戏是一种民间歌舞剧,源于明代中期,流行于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它以花鼓为伴奏乐器,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民间生活为主要题材,语言生动幽默,唱腔优美动听。梆子戏是一种说唱剧,源于元代晚期,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它以梆子为打击乐器,以说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语言简练有力,唱腔刚劲豪迈。 实践团的同学们在这里欣赏了花鼓戏和梆子戏的经典选段,如《胡汉三》《百戏图》《断桥》《铡美案》等。他们感受到了这两种剧种的鲜明特色和魅力,发现了这两种剧种的创新和发展,如引入现代元素,改编新的剧本,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扩大观众群体等。
花鼓戏和梆子戏是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保护和推广。”一位志愿者说。“我很喜欢这两种剧种的唱腔和表演,觉得很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我想学习一些基本的唱法和动作,通过自己的推广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欣赏这些剧目。”另一位志愿者说。
剪纸钟馗,精彩多样——观赏民间艺术的瑰宝
萧县剪纸和灵璧钟馗画是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萧县剪纸是一种用剪刀在纸上创作图案的艺术,源于汉代,盛于明清。它以刘晓川为代表人物,被誉为“东方把剪”。她曾为上海世博会特邀剪纸艺术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她的作品以人物、花鸟、动物等为主题,以点、线、面为手法,以镂空留实、大繁大简为特点,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灵璧钟馗画是一种用手工绘画的年画,源于宋代,兴于明清。它以钟馗为主要形象,以驱邪祛病、祈福求安为主要功能。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造型方面逐渐形成了“剑眉虎眼、阔额虬须、粗犷雄强,威武逼人”的地方特色。2003年3月,灵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 志愿者们在这里观赏了萧县剪纸和灵璧钟馗画的精美作品,如《十二生肖》《百子图》《八仙过海》《五福临门》等。志愿者们赞叹于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精彩和多样,并详细了解到了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志愿者蒋程程同学表示:“萧县剪纸和灵璧钟馗画是宿州文化的珍贵财富,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我们的非遗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和发展,我觉得这两种艺术形式不仅有美感和技巧,还有寓意和功能。我想把自己了解到的优秀作品和其背后的含义介绍给家乡的更多人,让他们对家乡的非遗文化产生更深的认同与自豪感。”
通过参观宿州博物馆展出的一些资料,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非遗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她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树立了文化自信,展现了青春活力。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家乡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蒋程程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3-07-18 浏览:
  • 观纸鸢之乡,临琅琊之邦
  • 日照6月28日电(通讯员 周昊冉)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腹地辽阔,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纸鸢之乡潍坊和琅琊之邦临
  • 07-19 关注:3
  •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三下乡”|从“心”出发,扬帆起航